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年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唐宋以來,科舉考試同榜者互相尊稱為「年兄」。唐.李端〈晚夏聞蟬寄廣文〉詩:「因垂數行淚,書報十年兄。」也稱為「年長兄」。(2)稱呼自己的同學。《醒世恆言.卷二六.薛錄事魚服證仙》:「鄒年兄好沒分曉!既是有心救我,何不就送回衙裡去?」(3)主試者對門生的稱呼。《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虞伯士出去會著,問道:『那一位是武年兄書的?』只見人叢中走出一個矮小人,走過來答道:『門生便是武書。』」
專業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及忠誠信實。鑑於上述的考量,諮商專業倫理所揭櫫的,即是盡可能的以個案的最大福祉為優先考量;但是無可言,輔導工作者與個案並不是活在真空的環境中,輔導工作者除了對個案負責,同時還必須對其父母、同事、所處機構、社會大眾、所屬的專業領域,以及對自己負責,因此輔導工作者常要不斷自省,其所作所為是否符合專業倫理,若遇有困境亦需與督導討論,或是與較有經驗的同儕商討,要確保自己所作的倫理決定是可以攤在專業同行面前,是專業同行普谝的共識以及會做的最終決定,如此才能確保對個案的服務品質與本身的專業性。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專業理論英文關鍵...
女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為滿族的祖先,古籍常用籠統的稱呼,如周時稱為「肅慎」。漢、三國、晉稱為「挹婁」,南北朝時稱為「勿吉」,隋、唐時稱為「靺鞨」,五代時始稱「女真」。居混同江兩岸,江南者為熟女真,江北者為生女真。後屬遼,因避遼主耶律真宗,改稱為「女直」。生女真部長完顏阿骨打叛遼自立,建國號為金。滅遼貢宋,統治中國淮河以北之地,與南宋對峙,勢稱全盛,後為蒙古所滅。其後女真人在東北生聚。明代後期,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其子皇太極改號為清,將女真改稱為「滿清」。西元一六四四年入關,不久統一全國。也稱為「女貞」、「盧貞」、「稷慎」、「息慎」。
玄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北方的神,即今道教所奉祀的真武大帝,宋代因避改玄為真。又因其居北方,北方屬水,故一說為水神。《後漢書.卷二二.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唐.章懷太子.注:「玄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
阿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廣東人對妓女的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七回:「這個人從此不是我的兒子了,聽憑阿姑,──粵人面稱妓者為阿姑──怎樣發落。」
民生塗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民族侵擾中原。羌胡,泛稱我國西北方少數民族。猾,音ㄏㄨㄚˊ,侵擾。 (2) 晏駕:古代皇帝死亡的稱。 (3) 鞠:通「鞫」,窮盡、完全。
良莠淆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拜揖亦安詳謙謹,寒溫畢,問枉顧意,師退曰:「世與貴族相接者,傳聞異詞,其間頗有所未明。聞君豁達,不自,故請袪所惑。狐笑曰:「天生萬物,各命以名,狐名狐,正如人名人耳;呼狐為狐,正如呼人為人耳,何1>之有?至我輩之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人不人之惡,狐何狐之惡乎?第言無隱。」 〔注解〕 (1) :音ㄏㄨㄟˋ,有所隱避的事物。
刻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深切難忘。《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紀》:「且衛尉年尊,兩校尉有大病,如令不,使臣長抱刻骨之恨。」《元史.卷一九七.孝友列傳一.趙一德》:「一德自去父母,得全生依門下者,三十餘年矣,故鄉萬里,未獲歸省,雖思慕刻骨,未嘗敢言。」
良莠不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拜揖亦安詳謙謹,寒溫畢,問枉顧意,師退曰:「世與貴族相接者,傳聞異詞,其間頗有所未明。聞君豁達,不自,故請袪所惑。狐笑曰:「天生萬物,各命以名,狐名狐,正如人名人耳;呼狐為狐,正如呼人為人耳,何1>之有?至我輩之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人不人之惡,狐何狐之惡乎?第言無隱。」 〔注解〕 (1) :音ㄏㄨㄟˋ,有所隱避的事物。
李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李璟(916年-961年),字伯玉,原名徐景通,南唐建立後改名李璟,對後周稱臣後又為避後周信祖而改名李景,是李昪的長子。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第二位皇帝,因此也被稱為中主、嗣主。昇元七年(943年)李昪過世,李璟繼位,改元保大。李璟即位後,改變父親李昪保守的政策,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消滅皆因繼承人爭位而內亂的馬楚及閩國,他在位時,南唐疆土最大。不過李璟奢侈無度,導致政治腐敗,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李璟死於961年,時年47歲。他的廟號是元宗,諡號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文學作品李璟的詞作被收入《南唐二主詞》中。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