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6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披肝瀝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政,因此他們建議由楊堅出任大冢宰,鄭譯任大司馬,劉昉任小冢宰。楊堅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明白他若想要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培養自己的勢力和親信。楊堅見李德林才華洋溢,且有匡世救國的政治理想,就任命他為府屬兼儀同大將軍,並採納李德林的建議,自任丞相,讓鄭譯任丞相府長吏,劉昉任丞相府司馬,以便控制他們。而後楊堅弒靜帝,篡北周,國號隋。隋立之後,李德林認為梁士彥及元諧等人仍有謀反之心,於是寫了〈天命論〉,詳論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於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順人心,所以能夠建立邦業,造福萬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為四方臣民諸侯的愛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讖語為證,因為隋文帝對人總是...
高懸明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自稱始皇帝。廢諡法,以世計。廢封建,行郡縣,以集權中央;統一度量衡與文字;開闢馳道,修築長城,以固國防;為消除反側與箝制思想,沒收民間兵器,偶語詩書者棄市,又有焚書坑儒之事。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於始皇三十七年,死於巡遊途中。 (6) 宮人:宮女的通稱。
源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不斷,引申為連續的樣子。宋.曾〈冬望〉詩:「日令我意失枯槁,水之灌養源源來。」
禍首罪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王,無法到封地,為了預防「禍首」再度俟機為亂,便讓他的兒子伯禽代他受封,讓伯禽鎮守這一地區,並要他固和擴大自己的勢力,成為周王朝強有力的後盾。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罪魁禍首」,用來指領導或策劃肇禍犯罪的首要人物。
披瀝肝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政,因此他們建議由楊堅出任大冢宰,鄭譯任大司馬,劉昉任小冢宰。楊堅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明白他若想要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培養自己的勢力和親信。楊堅見李德林才華洋溢,且有匡世救國的政治理想,就任命他為府屬兼儀同大將軍,並採納李德林的建議,自任丞相,讓鄭譯任丞相府長吏,劉昉任丞相府司馬,以便控制他們。而後楊堅弒靜帝,篡北周,國號隋。隋立之後,李德林認為梁士彥及元諧等人仍有謀反之心,於是寫了〈天命論〉,詳論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於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順人心,所以能夠建立邦業,造福萬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為四方臣民諸侯的愛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讖語為證,因為隋文帝對人總是...
腹心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於滎陽,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於京、索之閒,迫西山而不能進者,三年於此矣。漢王將數十萬之眾,距、雒,阻山河之險,一日數戰,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敗滎陽,傷成皋,遂走宛、葉之閒,此所謂智勇俱困者也。……當今兩主之命縣於足下1>。足下為漢2>則漢勝,與楚3>則楚勝。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4>而居,其勢莫敢先動。夫以足下之賢聖,有甲兵之眾,據彊齊,從燕、趙,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鄉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注解〕 (1) 縣於足下:指天下大勢由韓信決定。縣,音ㄒㄩㄢˊ,通「懸」。 (1) ...
序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依次論列。宋.曾〈新序.目錄序〉:「劉向所集次新序三十篇,……臣既考正其文字,因為其序論。」
養虎留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中,秦朝至此滅亡。項羽得知劉邦已破咸陽,立即率兵入關,與劉軍對峙。戰爭初期,項羽占了優勢,後來劉邦固關中,並極力籠絡諸侯,才逐漸轉敗為勝。於是項羽與劉邦約定,以鴻溝為界,以東為楚地,以西為漢地。項羽於是引兵東歸。當劉邦也打算要西向回歸漢地時,他的謀士張良和陳平卻勸阻他,說︰「大王,此時我軍已經取得天下大半,諸侯也都歸附我們,而項羽的軍隊卻兵疲糧缺,這正是上天要滅亡楚的大好時機!我們不如趁此機會澈底消滅它,如果現在放楚軍回去而不追擊,就好像是養了一隻會吃人的老虎,日後一定會成為我們的大患啊!」於是劉邦派韓信、彭越出兵攻擊項羽,項羽被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最後在烏江邊,自刎而死。後來「養虎遺患...
鄭和下西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的助益。此外,隨行人員也著述介紹東南亞和西亞各國的情形,如馬觀的「漯涯勝覽」、費信的「星槎勝覽」、珍的「西洋番國志」等。由於這些著作,中國人的地理知識奶油印度延伸至非洲,中國人到東南亞各地謀生的人數也逐年增加,奠下了東南亞華僑活動的基礎。回頭看成祖親征漠北,其實成果並不如鄭和下南洋如此豐碩,反而導致國家財政的窮困。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明成祖、鄭和英文關鍵字:Yongle Emperor、Zheng He 出處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195。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考教育部數位教...
謫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官吏因罪降職。宋.王〈甲申雜記〉:「將引用嶺南謫降人,元祐人同力為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