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24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新編完成的戲。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一.詞曲部上.結構》:「吾觀近日之新,非新也,皆老僧碎補之衲衣,醫士合成之湯藥。」
2.演員在舞臺布景、燈光配合下,運用動作、表情、對話等方式表演故事的藝術。也稱為「話」、「文明戲」。
米蘭斯卡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十八世紀義大利浪漫芭蕾的重鎮。舞蹈教師卡羅.布拉西斯(Carlo Blasis, 1797-1878)當年(1818)就是在此以舞者發跡。1837-1850年間,他被聘為斯卡拉舞蹈學校的主任,栽培了數名芭蕾舞者包括:卡洛達.葛麗絲(Carlotta Grisi)及凡妮.塞莉特(Fanny Cerrito)等。其他在此院發亮的舞蹈明星還有主演《吉賽兒》(Giselle)的芬妮.愛斯勒(Fanny Elssler)及因主演《仙女》(La Sylphide)出名的瑪麗.塔伊歐尼(Marie Taglioni)。十九世紀後半段,許多義大利舞星轉到法國、英國,及俄國發展,包括在俄國戲界影響相當...
Selma Jeanne Cohen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甘布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尼峇厘島舞,為戲的古典形式,目前已很少推出。它是十六世紀的文化遺產,爪哇人將這種形式帶到峇厘島,成為後來所發展出來諸多表演類型的始祖。貴族角色用古代爪哇語(Kawi)說話,同時丑角們將這些素材譯成現代峇厘語,主要情節源自《潘吉王子的故事》(Prince Panji)而以舞蹈呈現。樂團的組成包括四支橫笛(gambuh suling)、弓琴(rebab)、鼓、鈸、鈴、鑼和一個體鳴樂器(gumanek)。每一個故事結構大約是這樣子:一個侍女在跳舞,接著宮女和公主進來,一起談話。第二幕,兩個圓胖的親信大臣和四個朝臣跳舞,高尚的英雄潘吉和他的丑角僕人進來。第三幕,反對者,一個強壯而貪婪的國王和他的...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Asian Theatre》.
童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兒童所寫的戲,稱為「童話」。內容多半為非現實,非寫實的,重趣味而能表現出童心的想像效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喜方式表現的影片。可分為諷刺喜片、抒情喜片和鬧等。是電影史上最早出現的影片類型之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地方戲曲。流行於安徽省中部淮河以南及長江兩岸,舊稱為「倒七戲」。
泰魯克-庫圖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泰魯克-庫圖(Teruk-Kuttu)為南印度節慶日表演之舞,為純粹之印度民間的一種,源自節慶戲,並與南印度泰魯古(Telugu)之藥叉默(Yaksha Gana)有關。泰魯克-庫圖舞通常在一臨時搭成之小舞台上,只由男性演員表演。舞台有時為一竹子搭成之長方台,有後台與兩廂。有時則為圓形之上台,稱為Mandapa。觀眾即三面環繞而坐。表演時,舞台除幃幔之外,別無佈景。演員由一人唱名,魚貫而出,表演舞蹈。現代本中大多數皆不出斯里蘭卡(Sri Lanka)所稱《那達嘉瑪》(Nadagama)庫之範圍。舞中之角色與處理之方式,各地不同。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新舞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舞踊」一詞是在明治末期才普遍被認知,故舞踊本應指「舞踊」一詞出現後之新作品;反而因「舞踊」的普及化促使原歌舞伎中稱「振事」〔Furigoto〕或「所作事」〔Shosagoto〕一類,指含故事情之舞蹈部份的專有名詞,也漸被統稱為舞踊。由此為區別傳統歌舞伎的舞踊,以坪內逍遙著《新樂論》所主張之「藝術性創作」為宗旨,在明治以後出現之新作舞踊特別冠上新字。大正六年藤蔭靜枝在《新舞踊》界率先成立「藤蔭會」後,積極地發表新作,並與當時著名的舞台藝術家等聯手掀起了《新舞踊運動》。
博物館編《演百科大事典.第三卷》1960、郡司正勝編《日本舞踊辭典》1977。
巧妙安排場座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場行政名詞。將戲院當中的觀眾位置刻意地分散排列,讓未賣出的空座位散佈於觀眾席間,而不留下一整排的空座位,造成院的觀眾人數看起來比實際上的還要多的印象。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輝煌的夜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分四部分,有43段行進式集錦芭蕾的宮廷舞。皮耶.波尚(Pierre Beauchamps, 1636-1719)與盧利(Jean Baptiste Lully, 1632-1687)共同編舞,康百福的尚(Jean de Camberfort)與盧利共同作曲,主題構思是克雷門(Clément)依據邦瑟哈德的艾薩克(Isaac de Benserade)的詩而編作,佈景與舞台效果由托雷利(Giacomo Torelli)負責,1653年2月23日在巴黎小波旁廳首演,表演者有波尚、盧利、藍伯特(Lambert)、羅比松(Robichon)、莫利爾(Mollier)等,及一些宮中高階官員。舞...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