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動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風動舞蹈場」是由臺灣舞蹈家何曉玫及場工作者李永豐、羅北安等人於1994年共同組成。團長為何曉玫。風動的舞蹈是心靈與身體的自然反應,轉化出自然而生活化的身體語彙,是舞蹈也是非舞蹈,更是演出者的心靈與身體的對話,將舞蹈還原於動作的根本元素以及每位動作者的特質。場的理念一如場的表演形式,致力於運用場中的各種創作元素,如戲、燈光、聲音、肢體、影像等科技媒體,並結合接近身體語言的方式,超越技巧與格式,去開發出新的場語彙,表達現代人對這個時代的回應,不論是喜、怒、愛、憎,或是人生的困惑,也就是存在於你、我的現世想法,從一個動作、一個意念中回溯心靈與身體動作的組合,在動態與靜止間飽含生...
舞團提供資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地方戲曲。流行於廣西以及湖南的部分地區。腔調以皮黃為主,兼唱崑腔、高腔的部分曲調。伴奏樂器有胡琴、月琴、三弦、嗩吶、鑼、鈸等。也稱為「桂戲」。
國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院名。最早的國王院,座落於倫敦的乾草市場(Hay Market),建於1704至1705年間,是當時倫敦市主要的歌及舞表演場所。然而該場於1789年被大火燒毀,直至1793年新院才重新開幕。到了1837年則改名為今日的「女王陛下院」(Her Majesty´s Theatre)。
Ronald Bergan《The great theatres of London》1987、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廣東省海南島及雷州半島部分地區的地方戲曲。由潮、閩南梨園戲結合海南島當地的語言、民間小調等演變而成。受粵影響頗多。也稱為「海南戲」。
巴伐利亞國家院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見巴伐利亞國家舞蹈團(Bavarian State Ballet)〕。
亨利街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名。1948年由美國編舞家、舞台與服裝設計家、兼作曲家艾文.尼可萊(Alwin Nikolais, 1910-1993)接掌了位於紐約的亨利街小場。他曾與來自德國的舞蹈家韓亞.霍姆(Hanya Holm, 1893-1992)習舞,並與她的舞團演出。因此尼可萊到了此場後,就開始以「場舞團」(Playhouse Dance Company)為名。後來改稱為「尼可萊舞蹈場」(Nikolais Dance Theatre)發表一系列透過特殊的服裝與舞蹈設計,掩飾舞者原本體型的舞蹈場。其中作品的設計都由尼可萊一手包辦。而他的創作夥伴,也是該場的副主任,舞蹈家莫瑞.路易斯(Murray ...
Selma Jeanne Cohen 主編《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浙江、上海一帶的種。原稱為「紹興亂彈」、「紹興大班」。樂器以板胡、笛、斗子為主,主要腔調為二凡、三五七,偶用陽路。音樂風格激越、粗獷高亢。
英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種類名詞。一種在英國復辟時代盛行的悲,詮釋異於常人的角色所表現出來的強烈情感與高超的德性。不一定是悲結尾,常常是英雄戰勝壞人、拯救王國並贏得淑女芳心。約翰屈萊登(John Dryden)的《格拉納達之征服》(The Conquest of Granada)仍然為英雄名作的典範。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希臘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源於西元前六世紀的希臘祭神儀式,初為滑稽歌舞,以亞里斯多芬最著名。至伊士奇始立悲,與索福克儷、幼里披底並稱為三大悲詩人。希臘戲是歐洲戲的起源。
改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小說等文學著作編寫成本,以便搬上舞臺表演。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