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5 ms
共 10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搭乘、乘坐。《荀子.大略》:「天子召諸侯,諸侯輦輿就馬,禮也。」
|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醒世恆言.卷二四.隋煬帝逸遊召譴》:「這首詩單表隋文帝篡周滅陳,奄有天下,一統太平,真個治得外戶不閉,路不拾遺。」
|
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慶祝。《說文解字.貝部》:「賀,以禮物相奉慶也。」如:「賀年」、「祝賀」、「慶賀」。《詩經.大雅.下武》:「受天之祐,四方來賀。」《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夏,丞相取燕王女為夫人,有太后詔,召列侯宗室皆往賀。」
|
約法三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邦認為秦王既然已經投降,就不當殺掉他,否則會失去民心。後來劉邦進入秦朝首都咸陽之後,不久又還軍霸上,召集各地的父老豪傑,向他們宣布︰「父老們長久苦於秦朝的苛法,今日我既然最先進入關中,理當為關中的王,所以我要和父老們重新約定法律,新的法律只有三條,就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受處罰,搶劫者要判刑。其餘秦朝的苛法全部廢除。」百姓們知道了這個消息,都非常高興,更加愛戴劉邦,為日後漢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約法三章」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泛指事先約好或規定的事。
|
屈指可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慎行〈上元夜同唐實君趙蒙泉宮友鹿家聲山飲姜西滇同年寓分韻得雨字〉詩:「時節近上元,滿城競簫鼓。公卿例召客,僂指略可數。」
|
兵不厭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晉文公打算出兵攻打楚國,在開戰前他召見舅犯,詢問以少敵眾的辦法。舅犯以「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閒,不厭詐偽」來回答晉文公,這句話的大意是:講求禮的君子,要求自己儘量的忠厚誠信;但用兵打仗時,不排斥以欺詐的方法來取得勝利。文公再以相同的問題詢問雍季,雍季認為:燒毀山林以獵取野獸,是不留餘地的榨取一空;用欺騙的方式對待百姓,只能騙得一時的信任。文公嘉許雍季的見解,卻採用舅犯的建議與楚人戰而得勝。事後,班師回朝,封官授爵時,將雍季的功勞列在舅犯之上。群臣不解,文公解釋說:「你們有所不知!舅犯所言是一時的權宜之計;雍季之言才是永久的利益啊!」後來「兵不厭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
|
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鳥類、昆蟲或其他動物的窩。《說文解字.巢部》:「巢,鳥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如:「鳥巢」、「蜂巢」。《詩經.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長安城南有鼠銜黃蒿、柏葉,上民冢柏及榆樹上為巢。」
|
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縮減。《詩經.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唐.李商隱〈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國蹙賦更重,人稀役彌繁。」
|
聚精會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襃,字子淵,西漢蜀人。宣帝時,由益州刺史王襄舉薦,得到宣帝的召見,命他作〈聖主得賢臣頌〉(見收於《漢書》本傳)。其中一段述說聖主和賢臣之間的關係。他認為賢才是國家的工具,官員如果是賢能的人才,則不需任何的改革更張,功德自然就會普及全國。工具銳利,用的力量少,但效果卻很好。相同的道理,聖人和君子,正是聖明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因此君王必須認真辛苦的尋找賢德之人,才能夠安逸地享受天下太平。做部屬的也是如此,賢能的人在還沒有遇到聖明君主時,所提的策略和建議,不被採納,境遇卑賤困苦。然而,一旦遇到聖明的君主,謀略合乎君主的心意,規諫的言詞受到重視,忠君之心能夠彰顯,得以擔任官職且施展抱負。所以天下太平...
|
投鞭斷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北魏.崔鴻《前秦錄》載,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前秦苻堅統一北方後,決心調集百萬大軍,乘勢一舉消滅東晉,統一全中國。苻堅召集群臣商議,但大臣們多不贊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屬勸阻說:「從星象來看,今年不適合南進。何況晉據著長江的險固,其君王又深獲人民擁戴。我們不如暫時固守國力,生產整軍,等晉內部鬆動,再伺機攻伐。」苻堅很不以為然地說:「星象之事,不盡可信。至於長江,春秋時的吳王夫差和三國時的吳主孫皓,他們都據有長江天險,最後仍不免滅亡。現在朕有近百萬大軍,光是把馬鞭投進長江,就足以截斷江流,還怕甚麼天險?」苻堅不顧大臣們反對,執意出兵伐晉,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逼臨淝水,準備攻打東晉。東晉派大將...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