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金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秋天。《文選.張衡.思玄賦》:「顧金天而歎息兮,吾欲往乎西。」唐.杜甫〈贈虞十五司馬〉詩:「爽氣金天豁,清談玉露繁。」
游戲人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放逸戲的態度,面對塵世中的生活。明.何良俊《世說新語補.卷一八.排調》:「蘇長公在惠州,天下傳其已死。後七年北歸時,章丞相方貶雷州。東坡見南昌太守葉祖洽,葉問曰:『世傳端明已歸,道山今尚爾游戲人間邪?』」也作「游戲塵寰」、「遊戲人間」。
摩訶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陰曆七夕供養乞巧的小偶人。元.杜仁傑〈集賢賓.暑纔消套.集賢賓〉曲:「把幾個摩訶羅兒擺起,齊拜禮,端的是塑得來可。」也作「魔合羅」。
如釋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釋重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魯國的國君昭公,是襄公的庶子,年紀輕輕的就即位了,但卻整天戲無度,沒有把心思放在國事的治理上,昏庸無能。魯國的實際權力,掌握在魯公的家族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手中,其中又以季孫氏的權力最大。昭公二十五年時,三桓聯合出兵攻伐昭公,昭公逃奔到齊國。後來又到了晉國,晉君把他安置在乾侯這個地方,一直到三十二年死亡,魯國幾乎七年沒有國君。當初昭公在出走時,先居於鄆城,仍然不能改德修行,使得鄆城上下的人也都因此潰亂。因此《穀梁傳》形容昭公離開鄆城出奔到晉國,對鄆城的人民來說,好像放下了一個沉重的負擔一樣。後來「如釋重負」被用來形容像放下重擔那樣輕鬆...
耍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開玩笑。明.朱權《荊釵記》第一○齣:「(外)呸,好人好家,哭怎麼的。(丑)耍戲有哭有笑。」也作「耍」。
抱子弄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安享天年的快樂。《晉書.卷一○七.石季龍載記下》:「自非天崩地陷,當復何愁,但抱子弄孫日為樂耳!」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一七齣:「上司來時,干我甚事,我自回去抱子弄孫他娘。」
人販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販賣人口的人。如:「人販子拐帶幼童的消息頻傳,最好不要讓小孩子單獨在路邊戲。」
薄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吳語。指戲遊玩。宋.葛立方〈滿庭芳.弄月黃昏〉詞:「吾年今老矣,佳人薄相,笑插林巾。」也作「孛相」、「白相」。
遊戲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大眾娛樂戲的地方。
懷新思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觸及新事物而引起對舊事物的思念。如:「眼見家鄉的高樓大廈愈來愈多,不禁懷新思舊起那段在鄉間小徑戲的歲月。」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