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寅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書經.陶謨》:「同寅協恭,和衷哉!」舊稱官吏同事間的友誼。《福惠全書.卷四.蒞任部.交接寅僚》:「至於鄰封,均屬寅誼,尤宜聘問以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八回:「天下事自然錢可通神,況且那督辦又是前任二品大員之子,寅誼世誼總還多。」
放達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放蕩不羈」之典源,提供參考。 1、「放蕩」:《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時方外事胡越,內興制度,國家多事,自公孫弘以下至司馬遷皆奉使方外,或為郡國守相至公卿,而朔嘗至太中大夫,後常為郎,與枚、郭舍人俱在左右、詼啁而已。久之,朔1>上書陳農戰彊國之計,因自訟2>獨不得大官,欲求試用。其言專商鞅3>、韓非4>之語也,指意放蕩,頗復詼諧5>,辭數萬言,終不見用。 〔注解〕 (1) 朔:東方朔(西元前154∼前93),西漢平原人,字曼倩。武帝時,入長安自薦,待詔金馬門。後為常侍郎、太中大夫。滑稽有急智,善觀察顏色,直言極諫。曾以辭賦戒武帝奢侈,又陳農戰...
一了百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聰明能幹。《醒世姻緣傳》第一六回:「晁老雖算得科考的日子還早,恃了有這個一了百當的兒子,也可以不用那個邢門。」
兢兢翼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兢兢業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書經.陶謨》是記載,陶(ㄧㄠˊ)和帝舜、禹等謀議國事的重要文獻。典源這裡所節錄的是陶對以德治國這個理念的看法。除了使政事的運作合乎天道運行之外,陶認為,有封地的諸侯不能沉湎於逸樂貪欲之中,應該以戒慎恐懼、認真小心的態度,處理日益繁多的政務。後來「兢兢業業」被用來形容戒慎恐懼,認真負責的樣子。
魚目混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魚目混珠」。見「魚目混珠」條。01.唐.李白〈鳴歌送岑徵君〉:「雞聚族以爭食,鳳孤飛而無鄰。蝘蜓嘲龍,魚目混珍。」 
見少怪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少見多怪」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牟融《理惑論》(據《弘明集.卷一》引)問曰:「云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何其異於人之甚也?殆富耳之語,非實之云也!」牟子曰:「諺云:『少所見,多所怪,睹馲駝1>言馬腫背。』堯眉八彩,舜目重瞳子,陶馬喙,文王四乳,禹耳參漏,周公背僂,伏羲龍鼻,仲尼反頨,老子日角月玄、鼻有雙柱、手把十文、足蹈二五,此非異於人乎?佛之相好,奚足疑哉?」 〔注解〕 (1) 馲駝:即駱駝。動物名。哺乳綱偶蹄目,脊椎動物。身形高大,背上有駝峰,依駝峰可分單峰和雙峰兩種。雙重眼瞼,可擋風沙。腳下有肉墊,適於沙漠行走。能反芻,有高度耐飢渴的能力。可供騎乘及載貨,是沙漠中的主要...
五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禹、稷、契、陶、伯益為舜之五臣。
過望之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楚已使項伯收九江兵,盡殺布妻子。布使者頗得故人幸臣,將眾數千人歸漢。漢益分布兵而與俱北,收兵至成。四年七月,立布為淮南王,與擊項籍。 〔注解〕 (1) 淮南王:英布(?∼西元前196),漢初六縣人。秦末從項羽入咸陽,封九江王。後降漢,破項羽於垓下,封淮南王。及韓信、彭越相繼為劉邦所誅,遂舉兵反,戰敗逃江南,為長沙哀王誘殺。因曾受黥刑,故亦稱為黥(ㄑ|ㄥˊ)布。 (2) 上:指漢高祖劉邦。 (3) 踞:伸腿而坐。 (4) 就舍:到了住所。就,靠近。 (5) 帳御:帷帳座車。 (6) 從官:侍從的官吏。〔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三四.英布傳》
肝膽相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三年於此矣。漢王將數十萬之眾,距鞏、雒,阻山河之險,一日數戰,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敗滎陽,傷成,遂走宛、葉之閒,此所謂智勇俱困者也。……當今兩主之命縣於足下1>。足下為漢2>則漢勝,與楚3>則楚勝。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4>而居,其勢莫敢先動。夫以足下之賢聖,有甲兵之眾,據彊齊,從燕、趙,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鄉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注解〕 (1) 縣於足下:指天下大勢由韓信決定。縣,音ㄒㄩㄢˊ,通「懸」。 (1) 為漢:幫助投效劉邦。 (1) 與楚:效忠協助項羽。 (1) ...
憑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想像杜撰的人物。參見「憑虛公子」條。《文選.潘岳.西征賦》:「班述陸海珍藏,張敘神隩區,此西賓所以言於東主,安處所以聽於憑虛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