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阿育王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期持續了5世紀之久。而北印度多次受到外來侵略,首先是塞西亞人,隨後是來自中亞的遊牧民族貴霜人,一直要等到西元4世紀,才由北印度的新國王旃陀螺.笈多一世建立了笈多王朝,統一全印度,結束了紛亂的時期。然而到第5世紀,印度再度被來自中亞的匈奴人所佔領。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阿育王英文關鍵字:Ashoka 出處P.S.胡懷/著。新世紀世界史百科全書,1995年出版,頁14~15。貓頭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開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喪家擇期接受弔唁。《文明小史》第四一回:「等到開弔那天,到者上自官場,下至學堂,一齊都來弔奠。」也作「開喪」。
一面如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見如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見如故」的典故可能出自於《左傳》。春秋時,吳國公子季札到鄭國訪問。見到大夫子產,相談甚歡,好像相識許久的老朋友一樣。彼此互贈珍貴禮物,表示深厚的情誼。而在《晉書》中,也有「一面如舊」的說法。晉朝時,吳郡的陸機、陸雲兩兄弟自認為江南名家子弟,相當自負,從不把中原人士放在眼裡。等到入京後,遇到名士張華,與他相處就如舊識般親切,陸家兄弟也非常仰慕他的道德風範,並以老師之禮相待。後來「一見如故」這句成語多用來形容初次見面就相處融洽,如同老朋友一般。
風驚草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藏,心中十分驚懼,一旦被平王抓到,肯定會難逃一死,所以只要有一點點不對勁的動靜,他就會立刻藏身起來,等到確定沒有追兵後才繼續逃亡。後來「風吹草動」這句成語也多用在於驚懼的狀況中。
足履實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收集資料,然後串連、剪裁,加以潤色,反覆修改,直到滿意為止。例如其中唐代部分的稿子,原有六百多卷,等到最後定稿時只剩下八十卷,可見其要求之精簡。等到編成後,全書共有二百九十四卷,全都用正楷工整地寫好,一筆不苟。這種認真踏實的治學態度,受到了當時人們的讚賞。宋神宗更為這本史書取名為《資治通鑑》,表示這部史書能作為歷代治亂興亡的借鏡。司馬光做事認真勤懇的態度,可以從這兒看出。所以有一次司馬光問他的好友邵雍,說:「你認為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邵雍便回答:「你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正是對於司馬光最貼切的讚美。後來「腳踏實地」被用來比喻做事切實穩健。
見之不取,思之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到時不拿,等到以後想要時,就變得遙遠而難取。比喻事不及時,則後悔莫及。《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二八出》:「見之不取,思之千里。只道張協狀元,不知榜眼探花是那裡人,買本看。」也作「見物不取,失之千里」。
臨渴穿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四時陰陽調整作息以養生的重要性,闡明四時陰陽是萬物的根本,順應節氣就不會生重病,是養生的方法,如果等到病根生成才治療,亂象已成才治理疏通,就像口渴了才挖井取水,要打仗了才鑄造兵器,這樣豈不是太晚了!後來「臨渴掘井」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渴而穿井」演變而來,用來比喻事到臨頭才著手準備,為時已晚。另外在《晏子春秋.內篇.雜上》也記載一則故事:春秋魯昭公逃離自己的國家投奔齊國,齊景公問他原因時,他說:「我因為不懂得任用賢德忠心的人,又聽不進諫言,導致身邊都是奸佞小人,沒有人可以輔佐我,因此失去政權。」景公聽了問晏子:「如果幫助魯昭公回去魯國,他會成為賢明的國君嗎?」晏子回答說:「不會。溺水後才探...
龍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住在海裡,統管水族,掌理雲雨的龍神。《西遊記》第一○回:「這涇海龍王也不回水府,只在空中,等到子時前後,收了雲頭,斂了霧角。」也稱為「龍王爺」。
卷不輟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務繁忙之際,仍隨時拿著書本閱讀,以充實自己,並常跟曹丕說,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學習容易、思慮專一,但等到長大,就容易忘記所學。曹丕以父親的話自我勉勵,即使年長之後,仍舊不斷努力學習。後來《典論.自敘》原文的「手不釋卷」成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人勤奮好學。
臨渴之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四時陰陽調整作息以養生的重要性,闡明四時陰陽是萬物的根本,順應節氣就不會生重病,是養生的方法,如果等到病根生成才治療,亂象已成才治理疏通,就像口渴了才挖井取水,要打仗了才鑄造兵器,這樣豈不是太晚了!後來「臨渴掘井」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渴而穿井」演變而來,用來比喻事到臨頭才著手準備,為時已晚。另外在《晏子春秋.內篇.雜上》也記載一則故事:春秋魯昭公逃離自己的國家投奔齊國,齊景公問他原因時,他說:「我因為不懂得任用賢德忠心的人,又聽不進諫言,導致身邊都是奸佞小人,沒有人可以輔佐我,因此失去政權。」景公聽了問晏子:「如果幫助魯昭公回去魯國,他會成為賢明的國君嗎?」晏子回答說:「不會。溺水後才探...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