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淵魚叢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爵,雀也。淵魚叢爵比喻暴君為政不善,就好像驅趕人民到敵方。語本《孟子.離婁上》:「故為淵敺魚者,獺也;為叢敺爵者,鸇也;為湯、武敺民者,桀與也。」
利名韁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服」。 (5) 周、孔:周公(?∼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伐,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6) 軌躅: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前人的遺範。躅,音ㄓㄨˊ。 (7) 顏、閔:顏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
屋烏推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愛屋及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商朝末年,武王討伐暴虐的王,與王的軍隊大戰於牧野(地約當今河南省淇縣南),贏得勝利。王後來自殺,結束了商朝,而開啟了周朝的天下。武王不知該如何對待殷商的遺民,就召集眾大臣們商議。姜太公說:「我聽說愛一個人,連他屋頂上的烏鴉都愛;而討厭一個人,就連他家的圍欄都討厭。您覺得這樣如何?」武王認為不好。召公說:「我覺得可以殺掉有罪的人,讓無罪的人活下來,這樣如何?」武王還是覺得不好。周公又說:「讓他們繼續過原本的生活,仍然住在原本的房子裡,從事原本的工作,不要有太大的變化,並且多舉用賢德之人,您覺得這樣如何?」武王聽了讚嘆不已,認為只有這樣廣闊的胸襟才...
肉圃酒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肉圃,積肉為園圃,猶「肉林」之謂。「肉圃酒池」猶「酒池肉林」。見「酒池肉林」條。01.漢.劉安《淮南子.本經訓》:「晚世之時,帝有桀、。為琁室瑤臺,象廊玉床;為肉圃酒池,燎焚天下之財,罷苦萬民之力,刳諫者,剔孕婦,攘天下,虐百姓。」 
飛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名。是殷之臣,善於奔走,其子名惡來,父子兩人皆以才力事
十死一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處境十分危險。《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宣許皇后傳》:「婦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唐.盧元輔〈胥山祠銘〉:「武王鉞,子胥鞭平,為人為父,十死一生。」也作「十生九死」、「十死九生」。
牢補羊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ㄐㄩㄢˋ),也不算太遲。』像商湯、周武王這樣的賢王,雖然只有百里之地,卻能夠興盛起來;而像夏桀、商這樣的暴君,雖然統有整個天下,最後卻亡國了。現在楚國的領土有幾千里,比起商湯、周武王的領地要大多了,所以只要大王有心振作,並非不可能啊!」這次襄王完全接納了莊辛的建議,並封他為陽陵君。在莊辛的輔佐下,襄王重振國力,終於收復失土,度過了這次的危機。後來「亡羊補牢」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犯錯後及時更正,尚能補救。
排山壓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巢,遂有天下,國號商,在位三十年崩。 (6) 武:即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因商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伐商,大戰於牧野,敗而代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曰武。〔參考資料〕 ■《晉書.卷七一.孫惠列傳》明公今旋軫臣子之邦,宛轉名義之國,指麾則五嶽可傾,呼噏則江湖可竭。況履順討逆,執正伐邪,是烏獲摧冰,賁育拉朽,猛獸吞狐,泰山壓卵,因風燎原,未足方也。今時至運集,天與神助,復不能鵲起於慶命之會,拔劍於時哉之機,恐流濫之禍不在一人。■《蘇武集》(據《北堂書鈔.卷一一七.兵勢》引)如泰山壓卵。
赤膽忠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極為忠誠不二。《封神演義》第九五回:「這個丹心碧血扶周主,那一個赤膽忠肝助王。」也作「忠心赤膽」。
前瞻後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騷〉這篇文章,同時表明自己忠貞愛國之心。其中有段寫到為君者應有的德行,以古代的君王為例,像夏桀、商等暴君,違背正道,魚肉臣民,結果使得國家滅亡;而商湯、大禹、周代的文王、武王等賢君,做事恭敬,依循正道,讓天下太平。屈原因此下結論說,為政者要懂得任用賢能,依規矩做事而不偏頗,公正無私。「瞻前而顧後兮」,要能兼顧前後,做事謹慎周密,看清人民的需要與希望。後來「瞻前顧後」也用於形容檢討過去、計畫未來。又因如果只顧看前觀後,往往忘了採取行動,所以「瞻前顧後」也用於形容做事猶豫不決,顧慮太多。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