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069.9081 ms
共 3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溫瑞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破神槍之四)四大名捕捕四大名捕快活(四大名捕戰天王之三)橫豎(四大名捕戰天王之四)四大名捕大戰十二生肖四大名捕重出江湖 改編作品 電視劇 無綫電視2005年:驚艷一槍(主演:馬德鐘、陳錦鴻、歐錦棠、佘詩曼、陳松伶、文頌嫻、石 修)2006年:布衣神相(主演:林文龍、楊 怡、林 峯、李詩韻)2008年:少年四大名捕(主演:林 峯、吳卓羲、陳鍵鋒、馬國明)亞洲電視四大名捕會京師神相李布衣台灣戲劇2004年:四大名捕會京師(臺灣中視推出)2004年:逆水寒(臺灣中視推出)大陸戲劇少年四大名捕 外部連結 溫瑞安好網站溫瑞...
|
遺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死者生前的照片或肖像。如:「國父遺像」。《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只見中間奉著靈柩,面前香爐、燭臺、遺像、魂旛。」
|
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階梯、石階。通「蹬」。《說文解字.阜部》:「隥,仰也。」清.段玉裁.注:「仰者舉也。登陟之道曰隥。」《新唐書.卷八三.諸帝公主傳.中宗八女傳》:「司農卿趙履溫為繕治,累石肖華山,隥彴橫邪,回淵九折,以石瀵水。」
|
負義忘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考事:接受處分。
(9) 五日京兆:比喻任職的時間已不久了。見「五日京兆」。
(10) 無狀:不肖、無禮。
(11) 枉法:破壞法律。
|
洪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洪深(1897年12月31日-1955年8月29日),學名洪達,字淺哉,又字潛齋,號伯駿,江蘇武進人。中國電影戲劇理論家、劇作家、導演。筆名有莊正平、樂水、有深、肖振聲等。目錄1 生平2 文學風格3 著作4 評價5 參考資料6 外部連結 生平 1915年,洪深寫了第一個有對白的劇本《賣梨人》,接著又創作了《貧民悲劇》,從此走上戲劇創作的道路,成為我國話劇運動的奠基人之一。 1916年夏天,洪深赴美國留學,先學陶瓷工程,後來專攻戲劇。1922年回國后,除先後在復旦、暨南、山東、中山、廈門、北師大等大學任教外,他...
|
大事招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力地張揚、誇耀。如:「有些不肖商人,利用無知老百姓的貪財心理,大事招搖,組織老鼠會,藉機斂財。」
|
渴而穿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臨渴掘井」之典源,提供參考。 #《黃帝內經素問.卷一.四氣調神大論》1>夫病已成而後藥2>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3>,不亦晚乎!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晏子春秋.內篇.雜上》。
(2) 藥:投藥治療。
(3) 鬥而鑄錐:要打仗了才鑄造兵器。比喻時機已喪失。錐,音ㄓㄨㄟ,本是尖形鐵器,此指兵器。〔參考資料〕 《晏子春秋.內篇.雜上》晏子對曰:「不然。夫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賢。溺者不問隊,迷者不問路;溺而後問隊,迷而後問路,譬之猶臨難而遽鑄兵,臨噎而遽掘井,雖速亦無及已。」
|
大繆不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謬不然」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據《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引)僕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入周衛之中。僕以為戴盆何以望天1>,故絕賓客之知2>,忘室家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3>之材力,務壹心營職4>,以求親媚於主上,而事乃有大謬不然者。夫僕與李陵俱居門下,素非相善也,趣舍異路,未嘗銜盃酒接殷勤之歡。然僕觀其為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僕以為有國士之風。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赴公家之難,斯已奇矣。今舉事壹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孽其短,僕誠私心...
|
隨時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度1>者,所以論民俗而節2>緩急也;器械者,因時變3>而制宜適也。夫聖人作法而萬物制焉,賢者立禮而不肖者拘焉。制法之民,不可與遠舉;拘禮之人,不可使應變。耳不知清濁之分者,不可令調音;心不知治亂之源者,不可令制法。必有獨聞之耳,獨見之明,然後能擅道而行矣。 〔注解〕
(1) 法度:法律和制度。
(2) 節:限制、控制。
(3) 時變:時局的變遷。
|
喬伊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況的主要原因是喬伊斯父親的酗酒問題以及對家庭財產的管理不善。反覆出現在喬伊斯的小說《一位青年藝術家的肖像》、《尤利西斯》以及《都柏林人》中的人物西蒙·德拉魯斯就以他的父親為原型。喬伊斯於1888年進入「伍德小學」就讀。這是位於基爾戴爾郡的一所寄宿學校。然而四年之後,因為他的父親已經無力再負擔學費,他卻不得不離開這所學校。輟學之後,喬伊斯曾經接受過短暫的家庭教育,並就讀位於北里士蒙大街的基督教兄弟會學校。1893年,喬伊斯轉入貝爾維德中學。儘管喬伊斯一直就讀於基督教會學校,在16歲那年他卻和天主教決裂。然而,基督教哲學家聖...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