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61.4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敗軍之將,不可言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戰敗的將領,沒有資格談勇敢。漢.劉向《說苑.卷一六.談叢》:「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臣,不可言智。」明.史可法〈遺書一〉:「敗軍之將,不可言勇;負國之臣,不可言忠。身死封疆,實有餘恨。」明.沈國元《兩朝從信錄》卷一一:「若夫敗軍之將,不可言勇。志高數奇,昔賢所悲。」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好事情不容易傳揚,壞事情卻往往傳得很快。如:「常言說的好:『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他被開除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也作「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
頂下郊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景清代艋舺地區的移民主要有閩南人、泉州三邑人(晉江、南安、惠安)、泉州安溪人、泉州同安人。臺灣俗「一府、二鹿、三艋舺」,當時的艋舺因鄰近淡水河,舟楫之便使得商業活動漸漸發達。當時商業公會組織稱為「郊」,先來的三邑人組成「頂郊」,晚來的同安人因與廈門交易為主,因此稱「廈郊」或「下郊」。由於三邑人在艋舺落腳較早,控制碼頭並且向往來的商船抽取「從價稅」,同安人商業利益受到牽制,為此雙方偶有衝突,加上信仰的不同,終於在1853年爆發臺灣史上規模最大的械鬥之一。(註1,2) 經過1853年8月,在衝突已久的雙方中,三邑人率先...
不到黃河心不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比喻不到完全絕望的地步,絕不輕言放棄。參見「不到烏江心不死」條。《官場現形記》第一七回:「這種人,不到黃河心不死,現在橫豎我們總不落好,索性給他一個一不做二不休,你看如何?」《活地獄》第四回:「這些東西不到黃河心不死。刁先生,我這話可是不是?」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遇見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加以干涉。比喻見義勇為,打抱不平。元.張國賓《合汗衫》第四折:「幸得彼處上司道我是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義士,屢次著我捕盜,有功加授巡檢之職。」《儒林外史》第一二回:「一生性氣不好,慣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也作「路見不平,拔劍相助」。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傳統禮教認為女性婚後,不論丈夫好壞,都要從一而終。語本宋.釋從瑾〈頌古〉詩三八首之二:「大地絕纖塵,面南看北斗。嫁雞逐雞飛,嫁狗逐狗走。」《綠野仙踪》第八六回:「何氏道:『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女人一生,不過倚仗著個漢子。』」
語)比喻人事更迭,代代相承,一代勝過一代。如:「俗話說『長江後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你又何必戀戀不忘你的經理職位呢?」
寧人負我,無我負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寧願他人違背我,而不是我違背他人。形容待人忠厚,不因對方的好壞而改變。《晉書.卷一二九.沮渠蒙遜載記》:「吾家累世忠孝,為一方所歸,寧人負我,無我負人。」《資治通鑑.卷二三四.唐紀五十.德宗貞元八年》:「況帝王懷柔萬邦,唯德與義,寧人負我,無我負人。」
醜媳婦總得要見公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比喻事情無法永遠逃避或隱瞞,終究是要去面對解決的。《官場現形記》第一六回:「醜媳婦總得要見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罷!」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育機構(初、中等教育的教師)。在世界各國都歷史悠久。中國有“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的說法,西方語亦有“模板:Lang”(拿走棍子,寵壞孩子)。常見形式為用手腳毆打,用器物打、罰站、頂磚、罰跪、餓飯、罰勞動或身體運動、掌摑或令兒童自摑。廣東的現代家庭較常用雞毛帚子(藤條)鞭打方式教導孩子,故有「藤條燜豬肉」比喻此類體罰。造成明顯身心傷害的體罰,不論來自父母或教育人員,均會被視為虐待兒童的犯罪。但世界各國對後果不大的體罰看法則有不同。有些歐洲國家禁止一切形式的體罰,其他國家則允許父母進行輕微體罰(例如用手心抽打屁股)...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