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見少怪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少見多怪」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牟融《理惑論》(據《弘明集.卷一》引)問曰:「云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何其異於人之甚也?殆富耳之語,非實之云也!」牟子曰:「諺云:『少所見,多所怪,睹馲駝1>言馬腫背。』堯眉八彩,舜目重瞳子,皋陶馬喙,文王四乳,禹耳參漏,周公背僂,伏羲龍鼻,仲尼反頨,老子日角月玄、鼻有雙柱、手把十文、足蹈二五,此非異於人乎?佛之相好,奚足疑哉?」 〔注解〕 (1) 馲駝:即駱駝。動物名。哺乳綱偶蹄目,脊椎動物。身形高大,背上有駝峰,依駝峰可分單峰和雙峰兩種。雙重眼瞼,可擋風沙。腳下有肉墊,適於沙漠行走。能反芻,有高度耐飢渴的能力。可供騎乘及載貨,是沙漠中的主要...
過市招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招搖過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後來為了推行他的政治理念,帶著弟子周遊列國,首先到達衛國。在衛國住了一個多月後,有一天衛靈公約孔子一同外出,衛靈公偕同南子夫人和宦官雍渠同坐一輛車,而讓孔子乘坐副車跟隨在後,經過街道時,大事張揚引起人民的注意。於是孔子就很感慨地說:「我沒見過喜好美德就像喜歡美人那樣的人。」覺得衛靈公這樣對待他是一種恥辱,就離開了衛國。後來「招搖過市」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故意在人多的地方炫耀自己,以引人注意。
銖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極細微、輕微。《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傳.端沐賜傳》:「王者不絕世,霸者無彊敵,千鈞之重加銖兩而移。」《淮南子.齊俗》:「夫挈輕重,不失銖兩,聖人弗用。」
手腳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禮記.仲尼燕居》。 (2) 錯:通「措」,安置。〔參考資料〕 《禮記.仲尼燕居》子曰:「禮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倀倀乎其何之?譬如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見?若無禮,則手足無所錯,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是故以之居處,長幼失其別,閨門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獵戎事失其策,軍旅武功失其制,宮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時,樂失其節,車失其式,鬼神失其饗,喪紀失其哀,辨說失其黨,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加於身而錯於前,凡眾之動失其宜。如此則無以祖...
貧非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貧困中不改變操守的話,貧窮並不是可恥的事。語出《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傳.公冶長傳》:「孔子卒,原憲遂亡在草澤中。子貢相衛……過謝原憲。憲攝敝衣冠見子貢。子貢恥之,曰:『夫子豈病乎?』原憲曰:『吾聞之,無財者謂之貧,學道而不能行者謂之病。若憲,貧也,非病也。』」
尼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孔子的尊稱。古時常在男子字後加父字以示尊敬,因孔子字仲尼,故稱為「尼父」。《文選.王粲.登樓賦》:「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也作「尼甫」。
好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見利忘義」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四一.樊噲等列傳》贊曰:「仲尼稱:『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言士不繫於世類也。語曰:『雖有茲基,不如逢時。』,信矣!樊噲、夏侯嬰、灌嬰之徒,方其鼓刀僕御販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勤)〔勒〕功帝籍,慶流子孫哉?當孝文1>時,天下以酈寄2>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若寄父為功臣而又執劫,雖摧呂祿,以安社稷,誼存君親,可也。」 〔注解〕 (1) 孝文:劉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酈寄:漢朝人,字...
公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複姓。如史記仲尼弟子傳有公祖句茲。
虎皮羊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羊質虎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羊質虎皮」謂外表披了老虎皮,本身卻還是羊,這句成語是用來比喻虛有其表。漢朝揚雄的《法言》有一段記載:有人問揚雄說:「有一個自稱姓孔,字仲尼的人,他到孔子的家裡,趴在孔子的桌上休息,穿著孔子的衣服,那這個人可以算是孔子嗎?」揚雄回答說:「他雖然外表模仿孔子,但本質絕對不是孔子。」那人又問揚雄說:「什麼叫作本質?」揚雄回答說:「就像一隻披上虎皮的羊,牠雖然假裝老虎,但本質還是羊,改不了羊的本性,看到草還是很高興,看到豺狼還是害怕得全身發抖,終究還是一隻假老虎。」後來「羊質虎皮」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虛有其表。
雄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雞。《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傳.仲由傳》:「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