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惡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痛苦難治的疾病。《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傳.冄耕傳》:「伯牛有惡疾,孔子往問之。」
帷蓋不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車子的帷幕與蓬蓋舊了都不丟棄。比喻珍惜舊有的東西。語本《禮記.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貢埋之,曰:『吾聞之也:敝帷不棄,為埋馬也;敝蓋不棄,為埋狗也。』」
大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讚品德甚為賢良敦厚的人。三國魏.李康〈運命論〉:「雖仲尼至聖,顏冉大賢,讓於規矩之內,誾誾於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南朝梁.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四〉:「大賢彊國,罔圖惟舊。」
一無忌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肆無忌憚」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中庸》仲尼1>曰:「君子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3>;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4>也。」 〔注解〕 (1) 仲尼:孔丘(西元前551∼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中庸: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3) 時中:時時處於中庸之中。 (4) 忌憚:有所畏懼而不...
邯鄲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指仿傚學習的新事物。見「邯鄲學步」條。01.宋.梅堯臣〈依韻和胡武平懷京下游好〉詩:「仲尼好勇非季路,幸依南郡帳,不學邯鄲步。」 
遺珠滄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滄海遺珠」之典源,提供參考。 #《新唐書.卷一一五.狄仁傑列傳》1>狄仁傑字懷英,并州太原人。為兒時,門人有被害者,吏就詰,眾爭辨對,仁傑誦書不置,吏讓2>之,答曰:「黃卷3>中方與聖賢對,何暇偶4>俗吏語耶?」舉明經,調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使5>閻立本召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薦授并州法曹參軍。親在河陽,仁傑登太行山,反顧,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雲移乃得去。同府參軍鄭崇質母老且疾,當使絕域。仁傑謂曰:「君可貽親萬里憂乎?」詣長史藺仁基請代行。仁基咨美其誼,時方與司馬李孝廉不平,相語曰:「吾等可少愧矣!」則相待如初,每曰...
絕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琴弦斷絕。比喻知音亡故。《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昔伯牙絕絃于鍾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唐.崔珏〈哭李商隱〉詩:「良馬足因無主踠,舊交心為絕弦哀。」
利鞅名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6) 軌躅: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前人的遺範。躅,音ㄓㄨˊ。 (7) 顏、閔:顏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閔子騫(西元前536∼前...
桓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五霸中齊桓公與晉文公的合稱。《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後漢書.卷七一.皇甫嵩傳》:「上顯忠義,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
利韁名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6) 軌躅: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前人的遺範。躅,音ㄓㄨˊ。 (7) 顏、閔:顏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閔子騫(西元前536∼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