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2.93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序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依次選錄。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故知前世符命,歷代寶傳,仲尼所撰,序錄而已。」
遺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守直道,有古人的遺風。《左傳.昭公十四年》:「仲尼曰:『叔向,古之遺直也。』」《南齊書.卷三七.虞悰傳》:「朝議欲糾之,僕射徐孝嗣曰:『此亦古之遺直。』眾議乃止。」
經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義的解釋。《後漢書.卷三五.張純等傳.論曰》:「王父豫章君每考先儒經訓,而長於玄,常以為仲尼之門不能過也。」
韋編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1>晚而喜《易》2>,序〈彖〉3>、〈繫〉4>、〈象〉5>、〈說卦〉6>、〈文言〉7>。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注解〕 (1)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國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易》:《易經》。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
妖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誕妄妖怪,怪誕不實在。《文選.杜預.春秋左氏傳序》:「先儒以為制作三年,文成致麟,既巳妖妄,又引經以至仲尼卒。」《三國演義》第二九回:「吾平生誓誅妖妄,以靖天下!汝既為陰鬼,何敢近我!」
三編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1>晚而喜《易》2>,序〈彖〉3>、〈繫〉4>、〈象〉5>、〈說卦〉6>、〈文言〉7>。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注解〕 (1)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國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易》:《易經》。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
道聽途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道聽塗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開平民教育先河。孔子是一個很嚴謹的學者,對學生品行的要求甚至超過他們在學問上的成就,在《論語.陽貨》中,孔子曾說:「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意思就是說,在道路上聽到的話,如果沒有查證就隨便傳揚出去,有德行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皇侃疏中對這句話加以解釋:「若聽之道路,道路乃即為人傳說,必多謬妄。所以為有德者所棄也。亦自棄其德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對人講述道理,必先鑽研日久,有所心...
祿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仕祿奉養雙親。《北史.卷五○.列傳.辛雄》:「又為祿養論,稱仲尼陳五孝,自天子至於庶人,無致仕之文。」《文苑英華.卷五七九.唐.厙狄履溫.讓起復表》:「訓誨之漸,明時忝官,唯資以榮,過此無報。豈謂祿養纔及,殃釁已深。」
三絕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1>晚而喜《易》2>,序〈彖〉3>、〈繫〉4>、〈象〉5>、〈說卦〉6>、〈文言〉7>。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注解〕 (1)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國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易》:《易經》。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
陵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欺侮凌辱。《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列傳.仲由》:「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後漢書.卷八五.東夷列傳.序》:「遂陵暴諸夏,侵滅小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