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師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同儕關係3 文化研究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所謂的教師文化所指的就是教師與教師之間的文化,他們已非正式的社會關係為主,這種非正式的關係對學校的文化影響也相當可觀,教師同事之間的非正式團體猶如同儕團體一般,會逐漸形成內部自我的社會價值觀體系與規範,而這些價值與規範同樣會影響著在其內部的每個成員。(註1) 同儕關係在此先以大專師資作為例子,一般可分為三種取向,1.學術研究取向2.學科教學取向3.社會服務取向,三者皆是朝正向的觀點出發,然而卻會影響著學校所重視的內容大有不同,但是也非唯一因素,校長的影響,學生的風氣等等,也都會大幅影響教師的行為,但是彼此調和的狀態下,教師的取向依...
教育選擇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選擇權(school choice)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教育選擇權(school choice),又可譯為「學校選擇」,係指一項複雜的學生分派計畫,其目的在使每一個家長和學生都有選擇學校的自由與權利(吳清山、黃久芬,民84,頁2)。「教育選擇權」是當代歐美教育改革的潮流之一。英國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案便明定各中小學採取「開放入學機會」(open enrollment)。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ton)在當選總統之後,也一再表示要貫徹其競選政見──支持公立學校選擇權,亦即支持學生家長有權為其子女選擇所欲就讀的公立中小學。 內容說明「教育選擇」的觀念在...
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curriculum):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定義課程一詞源自拉丁文currere,意指跑馬道或馬車跑道,引申為學習經驗,即學生學習必須遵循的途徑。然而學者對於課程的定義眾說紛紜,歸納之,大致可分成四類: 內容說明課程是科目與教材(subject and subject matter)與教材是傳統的課程觀點,其將課程視為學校教授的科目,如國語、數學等、及學科的教材內容。雖然此觀點較保守,但卻支配著過去半世紀課程設計的工作(王文科,1998)。課程是經驗在這種主張下,課程不是知識、教材、內容、科目等這些計劃好的事物,其為學生與這些事物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及交互作用產...
大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才能卓越,或有出息的人。[例]父母用心培育子女,無非是希望孩子們能成大器。
最近發展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近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目錄1 ZPD的定義2 ZPD的教育意義3 ZPD的教育應用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ZPD的定義兒童的問題解決能力在成人或有能力的同儕協助下,能誘發潛在的能力,使其表現超越平時的水準。而在成人或有能力的同儕協助下進行像搭鷹架一般的學習過程稱為「鷹架作用(scaffolding)」。維高斯基認為兒童的學習能力有兩種水平,一是現有的水平,即現下經發展而擁有的能力;二在鷹架作用下表現出的解決問題能力,即經協助下出現的能力,此二者間的差距即為最近發展區,為潛在的發展區塊,也是教學可努力的地方。ZPD的觀念認同師生互動與同儕...
形成性評量(formative_evalu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屬於教學效果評量方式的一種。形成性評量的理論基礎是:教學歷程要和評量歷程相互結合,才能達到改進教學的目的,提高學習效果。其主要目的是不斷提供回饋給學生和老師,對教師而言,可以使教師了解教學效果以便有改進的依據,有助於調整教學和實施補救教學措施;另一方面回饋可以提供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情形,並提出需要修正的學習錯誤。簡單來說,形成性評量具有指引的功能,指引教師應該教學哪些部分,補足哪些內容,也指引學生哪些缺失與不足。形成性評量的範圍較小,測驗內容限於教學的特定內容,也許是一個概念或原則,或是某一單元的內容,一般在學校中使用的單元測驗或隨堂考試就是屬形成性評量。它重視的是測量所有的預期結果,以及使用...
灌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灌輸(indoctrinating)灌輸是一個教育術語,中外使用多年,但其概念並不明確。英國的教育哲學,近年走向觀念分析學派的途徑,對於教育用語概念的釐清,貢獻良多。灌輸和教學,在概念上最為接近,因此對其分析也就用力甚勤。我們說,「某人正在灌輸學生」,我們真正的意思是什麼?灌輸一詞的界說實在有待商榷。許多學者各從不同角度,設法解決此一問題,但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比如,某些學者依據此詞在日常生活的使用方式,而提出說明;某些學者採用此詞在教育理論上專門性的概念,而加以界定;而某些學者則藉著此詞與制約、宣傳等概念得比較,而顯示其意義。根據文獻的探討,不論採取何種研究途徑,此詞在觀念上的衝突,匯集在...
矯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矯正(remediation)指教師對學生連續發生違規行為所採取的一種具有教育性的方法。矯正的特點是,改變以往教師慣用的懲罰傳統,而著重讓學生承認自己的過失,進而主動自願約束自己,使以後的違規行為不再發生。對學生違規行為進行矯正時,最終要的一件事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先建立好良好的溝通關係;在教師與學生良好的溝通氣氛下,讓學生毫無拘束地訴說自己所犯的違規行為,並鼓勵他檢討反省自己的作為。戈登提出的三類問題的理論與處理方法,稱為戈登模型(Gordon model):1.採積極聆聽策略處理學生的問題:教師與學生進行意見溝通時,戈登建議採積極聆聽處理學生的問題。積極聆聽(active listening)...
華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華勒目錄1 個人背景2 師生衝突關係論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個人背景華勒(W.Waller)是最早研究學校文化的社會學者,雖然不是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但是他對學校師生關係的分析,卻從衝突的觀點作出發,他認為學校就是一個暫時平衡狀態的表面,其實礁下卻是暗潮洶湧般的衝突四處而起,也就是說各種勢力會為了影響學校的方向,角逐那權力的力量。(註2) 師生衝突關係論學校本身是一種強制性的機構,教師高高在上,由成人授以權威,學生只能遵從權威,接受指導,並且遵守規定,老師強制學生學習正式課程,學生雖表面上遵從於權威下的指導,實際上卻是免強學習,並非實質想要習得的課程,因此學生之間樂於參與同儕間的活動,卻厭...
PDCA循環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DCA循環圈(PDCA cycle)又稱作為戴明循環圈(Deming cycle)目錄1 定義2 起源3 四階段意涵4 參考書目 定義透過計畫(plan)、試做(do)、檢討(check)、行動(action)的循環過程,以有效改進過程或系統。 起源由1930年代由統計學家史瓦特(Walter Shewhart)所發出的統計過程控制,用之於美國貝爾實驗室,直到1950年代由戴明(W. Edwards Deming)加以發揚光大,成為品質管理的重要方法。 四階段意涵1.計畫階段:分析想要改進的標的,尋找掌握變革的機會,目標在於改進,也就是確認組織所遭遇的問題,進而尋找出解決的方式。可採用的統計...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