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3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皇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室的威勢。《文選.潘岳.西征賦》:「兵舉而皇威暢,臨危而智勇奮。」
|
養銳蓄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養銳氣,儲備威力。《清史稿.卷二三七.洪承疇傳》:「我軍亦得養銳蓄威,居中制外。」也作「蓄銳養威」、「養威蓄銳」。
|
威尼斯節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含開場的五幕芭蕾歌劇(Ballet Opera)。首演於1713年6月17日巴黎皇家音樂與舞蹈學院歌劇院。丹謝(Antoine Danchet)編劇,編舞為裴庫爾(Louis Pécourt),康普拉(André Campra, 1660-1744)作曲。開場部份:「放蕩」與「理性」相互對抗爭執誰能統御這個城市,結果「放蕩」勝利,於是「舞會」、「遊戲」與「情愛歌唱」全部出籠,開場的結束是特技表演;第一幕的重心在「水的節慶」;第二幕是一場浩大的嘉年華舞會;第三幕是聖馬克廣場上的命相師;第四幕是一場戲劇表演;第五幕是「放蕩」的大勝利。康普拉的芭蕾歌劇滲透著一種隨興式的脈理,不熱衷神話故事,而...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
威爾第,裘塞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義大利作曲家,生於隆哥勒(Roncole),卒於米蘭。布塞托市音樂學院畢業,隨普羅維西(F. Provesi)學習。並留校任教。1832年他申請入米蘭音樂學院被拒,私人跟史加拉大劇院(La Scala)的樂師拉威雅(V. Lavigna)學習,致力於歌劇創作。他改革歌劇的形式,捨棄鬆散的獨唱詠嘆調,主張樂曲必須順著劇情發展齊進。同時也改革歌劇的管弦樂伴奏,使伴奏配合歌曲的意義及氣氛。他對劇中之舞蹈也很重視,常與編舞大師合作,他的歌劇《阿依達》(Aida)是十九世紀具代表性的大型歌劇芭蕾。威爾第的歌劇改革,影響到後來義大利歌劇的發展。與舞蹈相關之作品:《那布果》(Nabucco, 1842...
|
夏威夷襯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世界的一種花色襯衫。源於夏威夷,短袖、開領、且採用鮮豔色彩的印花布料所製成,表現出熱情豪放的夏威夷風情。
|
桑馬古威卡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源自西班牙的歌舞,1824年出現在智利,有時被稱為《Sambacueca》,但和非裔巴西的森巴舞無關,在秘魯、阿根廷和玻利維亞都有相似的舞。《桑馬古威卡舞》總是用大調,通常以6/8拍的節奏,舞名常簡稱為《Cueca》,舞蹈動作據說是象徵公雞和母雞,這從觀眾所唱的歌詞中可以發現,此外,cueca之名實來自於clueca ── 母雞孵蛋時所發出的咯咯聲。這支賣弄風騷的舞蹈,舞伴面相對,舞中有追求及逃逸,接近和後退,女孩最終會讓自己被逮住。每位舞者揮舞頭巾,舞的高潮在於觀眾能夠很近地看到舞伴間的競爭;當女孩很快的後退轉身,男子必須在那一瞬間背對女孩,否則將遭所有觀眾取笑。此舞由吉他、鈴鼓和豎琴...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夏威夷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平洋海島多種族系的民族音樂。後與歐洲音樂融合而衍生出現代夏威夷音樂,與傳統夏威夷音樂併行。
|
伏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590~1649)法國畫家,畫風受卡拉發高的影響,擅長義大利風格的裝飾畫,是法國畫派的創始者。
|
威斯崔,奧古斯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法國芭蕾舞者及編舞家,被公認為是他那一代最重要的舞蹈名家之一。他生於巴黎,父親格達諾.威斯崔(Gaetano Vestris),母親名叫瑪麗.阿拉赫(Marie Allard),外人因而將其父姓及母姓串連,叫他「威斯特 ── 阿拉赫」(Vestris´Allard)。自幼承教於其父門下,據說他以十二歲之齡就在巴黎歌劇院(Opéra de Paris)獻藝,演出《五首變奏曲》(Les Cinq Variations),受到相當好評。於1780年成為首席舞者,從1780年到1781年、1784年、1786年間,他和父親一起在倫敦的國王劇院(the King´s Theatre)工作,當時他和...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
納普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緬甸的表演。傳統上由會跳舞的女性以及男扮女稱為「神妻」(Nat Kadaw)的變裝男性靈媒擔任。表演者陷入神迷中和三十七個「納」(Nat)交談,納的結構相似於馬來西亞的「Mak Yong」和印尼的桑揚(Sanghyang)。此舞有特定的曲子用來召喚特定的神靈,直到靈媒被附身而開始跳舞,然後再用所附身神靈的聲音說話。這種恍惚狀態下急促動作的納舞,可能促成了緬甸舞蹈具衝擊力的特質。此種舞蹈風格相當古老,有一首中國詩內收錄唐朝一位官吏,對西元802年時緬甸舞團到中國朝廷進貢的看法,有關其旋轉及跳躍,服飾頭冠還有銅鑼聲音的描述,同樣仍可用於當今的表演。《納普威》中,一群靈媒穿著戲服,最重要的靈媒穿...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Asian Theatre》.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