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59.0086 ms
共 10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怨恨、憤怒。如:「恚恨」、「恚怒」。《戰國策.齊策六》:「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終身之名。」《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呂蒙傳》:「歸以告蒙母,母恚欲罰之。」
|
勵精圖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憤圖強,力求有所作為。《元史.卷一三六.拜住傳》:「英宗倚之,相與勵精圖治。」《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神宗天子勵精圖治,聞王安石之賢,特召為翰林學士。」也作「厲精圖治」。
|
夜長夢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王令1>〈客次寄王正叔〉詩(據《廣陵先生文集.卷六》引)夜長夢反覆,百瞑2>百到家。歲計晚未成,客愁與日加。長塗千萬門,何地容我過。而子壯亦貧,與余同一歌。 〔注解〕
(1) 王令:西元1032∼1059,初字鐘美,後改字逢原,北宋廣陵人。年幼即喪父母,跟隨叔祖父王乙來到揚州,因此以廣陵人自居。曾賦〈南山之田〉詩求見於王安石。王安石譽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並將妻妹許配給他。王令的詩受韓愈、孟郊、盧仝、李賀的影響頗深,構思奇特,造語精闢,氣勢磅礴,意境深奧,常抒發崇高理想而無法實現的憤慨。
(2) 瞑:閉目。
|
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發散。如:「泄恨」、「泄憤」。
|
磨杵成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宋祝穆所撰寫的《方輿勝覽》中記載著:相傳李白在四川眉州的象耳山求學,學業未成,便中途離去了。在離開的路途上,經過一條小溪,他看到一個老婦人正在磨鐵杵。李白好奇地問老婦人在做什麼,老婦人說她想把鐵杵磨成針。李白深深地為老婦人的毅力感動,於是返回學堂,從此發憤讀書,終於有所成就。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磨杵成針」,用來比喻只要有恆心,努力去做,無論多麼困難的事,都可以成功。
|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漢武帝元封元年,漢武帝|武帝進行封禪大典,司馬談身為太史令,卻無緣參與當世盛事,引為終生之憾,憂憤而死。他死前將遺志囑咐兒子司馬遷說:「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余不得從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司馬遷則回答道:「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可知司馬遷乃秉承父親的遺志完成史著。而《史記》以「封禪書」為其八書之一,即見其秉先父之意。 司馬遷想繼承《春秋》精神。司馬遷在-{zh-hans:《太史公自序》; zh-hant:〈太史公自序〉;}-說:「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
|
慷慨激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志氣高昂,情緒激揚。唐.柳宗元〈上權德輿補闕温卷決進退啟〉:「今將慷慨激昂,奮攘布衣,縱談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門。」也作「慷慨激烈」、「激昂慷慨」。
|
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憤怒、怨恨。如:「忿怒」、「忿恨難平」。《戰國策.秦策五》:「王兵勝而不驕,伯主約而不忿。」
|
感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呼聲表露情感的修辭法。用來強調內心的驚嘆、傷痛、憤怒等情緒。如宋.范仲淹〈 岳陽樓記〉「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句中的「噫」字,即表示出感嘆的語氣。
|
日暮途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便搶著說: 「事情己無可懷疑,大王如果不快點辦他們,事情就要發生,大王就垮了。」 平王聽了很憤怒,先把伍奢關起來,再派奮揚去殺太子。奮揚知道太子是無辜的,就暗地裡通知太子逃亡,太子建便逃到宋了。 費無忌對平王說:「伍奢有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員(子胥):都很賢能,如果不殺他,將來一定會成為楚國的大害,現在可以叫伍奢把兒子都召來。」 伍奢說:「伍尚為人仁厚,召他,他會來;伍員為人剛戾而能忍辱,能成大事,他一定不會來的。」平王不聽,就派人去告訴兩兄弟說: 「你們兩人來,就不殺你父親,不來,就要殺了。」 伍尚就準備...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