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43.61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講唱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陶真,以及明清以後的道情、詞話等,有的甚至進一步發展成為戲劇,如元雜劇、明傳奇等。足見其在民間社會中盛的生命力,具有娛樂民眾的實際作用。
茯苓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適應力非常強,從海濱、平地至高山,從赤道到極地幾乎都有他們的蹤跡,大部分都喜歡向陽的開闊地,且憑著盛的繁殖力而成為各種新闢地或火燒地的先驅植物。本科植物是雙子葉植物中數一數二的大家族,全世界約有1000屬、20000種以上,而在台灣約有70屬、180種。<註1> 魚眼草因茯苓菜的頭狀花就像一顆魚眼,故又稱魚眼草,但因他的花序帶有長柄,也有人笑稱是蝦眼草或蟹眼草。茯苓菜喜歡生活在有人煙的地方,例如庭園或菜園附近,因土壤通常都比較潮濕且具有養分,使得他們可以成群成片的生長。 藥用整個植物體皆可入藥,可排膿止血...
恁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什麼。《警世通言.卷三一.趙春兒重曹家莊》:「春兒道:『哭恁麼?沒了銀子便哭,有了銀子又會撒漫起來。』」《醒世恆言.卷二三.金海陵縱欲亡身》:「這事虧著你了,只是我恁麼時候好去。」
玉山杜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玉山圓柏混生,是台灣杜鵑類中生長海拔緯度最高者。樹型奇特,可依生長環境呈現喬木與灌木兩種型態,生命力盛,不管是陽光充足的開闊地型或透光性佳的針葉林都是它生長的地方,當混生在冷杉或鐵杉林中時,多為高挺小喬木狀;當混生於玉山圓柏灌木叢或裸岩峭壁時則形成枝椏糾結的匍匐狀。玉山杜鵑有相當強悍的耐寒能力,枝葉就算被冬雪覆蓋數用仍能安然存活。<註3>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玉山杜鵑英文關鍵字:Rhododendron pseudochrysanthum 參考書目註1:玉山花草,玉山國家公園中高海拔植物的四季景觀168頁,呂...
侍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站立於一旁侍侯。《三國演義》第四回:「見董卓坐於床上,呂布侍立於側。」《紅樓夢》第六七回:「兒請了安,在外間門口垂手侍立。」
以逸擊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逸待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以逸待勞」原作「以佚待勞」。《孫子》一書為春秋孫武所撰,共十三篇,為古代兵書之一,內容分析戰爭形勢,探討軍事作戰策略、方式,為歷代兵書之祖。〈軍爭〉一篇中由「治氣」、「治心」、「治力」、「治變」等多方面談作戰方法。先就「治氣」來說,軍隊的士氣在初期最為盛,接下來就會逐漸怠惰,久了以後思歸之心殷切,軍心渙散。善用兵的人就會避開初期的銳氣,而選擇這個時機發動攻擊,這是「治氣」。以整治自己的心,料敵機先,來等待敵軍的撓亂不安;以鎮靜自己的心,方寸不亂,來對付敵軍的喧鬧囂雜,這是「治心」。就近等待遠來之敵,以安逸等待疲憊之軍,以飽食等待飢渴之眾,這是「治...
蔥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茂盛的樣子。常用以形容草木或氣象盛。漢.王充《論衡.吉驗》:「與伯阿見,問曰:『卿前過舂陵,何用知其氣佳也?』伯阿對曰:『見其鬱鬱蔥蔥耳。』」唐.李白〈侍從遊宿溫泉宮作〉詩:「日出瞻佳氣,蔥蔥繞聖君。」
伊拉斯莫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訓練、練習1.天性(個別差異):孩童從小就應該接受教育,因為孩童的記憶力特強,非成人可比,且求知慾盛,若能及早提供文字、文法、寓言、故事,則可為日後為學準備。天性所表現出來的,是個別差異的事實,因材施教,才不會造成人性的泯滅。2.訓練:良老的訓練,必須方法妥當;師資條件的好壞,攸關教育的成敗。(1) 教師之重要性:教師的功勞不下於軍人,但是當時沒有高明的教學法,眾人不願意將錢花在教育上,再加上家長隨便交付子弟給老師,伊拉斯莫很感嘆不注重子女教育,乃至於忽略當時教師的地位。(2) 絕少使用體罰:體罰令孩童懼怕,非教學良...
民窮財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民生活困苦。清.顧炎武〈答徐甥公肅書〉:「以今所睹國維人表,視昔十不得二三,而民窮財盡,又倍蓰而無算矣。」《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在他手裡過日子,要是不想個法兒抵制抵制,將來民窮財盡,還有興的時候嗎?」也作「民窮財匱」。
悚若木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還是不行!別的雞鳴叫,牠就跟著叫,不夠沉著。」再過十天,齊王再問,他又說:「還是不行!牠的氣勢還太盛。」終於在十天後,齊王再問時,他說:「可以了!牠現在對於其他同伴的鳴叫毫無反應,沈穩的態度使牠外表看來像是隻木製的雞,可說是已具備了完善的戰鬥力。我想別的雞只要看到牠的樣子,一定不敢應戰,轉身就跑。」後來,這隻雞果然百戰百勝。莊子的這則故事裡,其實是以那隻看似「木雞」的鬥雞來比喻人學養高深,態度穩重,從而故有「木雞養到」之語。但後人又取「木雞」不動的停滯模樣形容失神的樣子,後來「呆若木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愚笨或受驚嚇而發愣的樣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