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十圍五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孫子.謀攻》:「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若兵力超過敵軍十倍,則採取圍攻的方式;若兵力超過敵軍五倍,則採取集中攻擊的方式。《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傳》:「兵書之法,十圍五攻,敵則能戰。」
|
兵無血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荀子的弟子陳囂問荀子說:「先生論兵,常以仁義為本。具有仁心的人是愛人的,行義的人是遵循道理的,那還用兵幹甚麼呢?世界上所以有戰爭的原因,就是為了爭奪啊!」荀子回答說:「具有仁心的人自必愛人,因為他愛人,所以厭恨所愛的人被別人傷害。行義的人,自必遵循正道行事,因為他遵循正道,所以厭恨別人把正道攪亂。戰爭,是用來禁暴除害的,不是用來爭奪的。所以仁人之兵,所到之處,就有如時雨下降,沒有人不歡喜的。故堯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都是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所以近處的人愛他們的善行,遠處的人仰慕他們的德義,兵不血刃,即已降服敵人了。」後來「兵不血刃」被用來指尚未實際交戰,即...
|
用逸待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就「治氣」來說,軍隊的士氣在初期最為旺盛,接下來就會逐漸怠惰,久了以後思歸之心殷切,軍心渙散。善用兵的人就會避開初期的銳氣,而選擇這個時機發動攻擊,這是「治氣」。以整治自己的心,料敵機先,來等待敵軍的撓亂不安;以鎮靜自己的心,方寸不亂,來對付敵軍的喧鬧囂雜,這是「治心」。就近等待遠來之敵,以安逸等待疲憊之軍,以飽食等待飢渴之眾,這是「治力」。「以逸待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而出,說明用兵者養精蓄銳,等待疲憊的敵人,而予以痛擊則可勝。
|
虎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作為掌管軍隊或用兵的虎形兵符。《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
|
神出鬼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神出鬼沒」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神出鬼沒」典源作「神出鬼行」。這句成語是出自《淮南子.兵略》:「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星耀而玄逐。」本來是指用兵之時,行動要像神鬼那樣飄忽無常,像天體運行那樣不著痕跡,變化莫測,讓敵人無法捉摸。後來「神出鬼沒」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出沒無常,變化莫測。出現「神出鬼沒」的書證如唐.崔致遠《桂苑筆耕集.卷一四.安再榮管臨淮都》:「前件官夙精韜略,歷試機謀,嘗犯重圍,決成獨戰,實可謂神出鬼沒。」這裡的「神出鬼沒」是指善於用兵。另明.沈鯨《雙珠記》第二五齣:「我想袁先生是個有道行的人,平日言語動靜,神出鬼沒,因此不敢問他詳細。」這裡的「神出鬼...
|
擊其不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出其不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孫武是春秋時吳國大將,擅用兵法,助吳王闔閭成為霸主。他著有一本兵書,分析戰爭形勢,探討軍事作戰策略,即為著名的《孫子兵法》。該書〈計篇〉中有一段在討論用兵的要點,先直接點出用兵是項詭詐的行動,能打要裝作不能打,能用要裝作不能用;在近處要假裝離得很遠,在遠處也要裝作很近;對喜歡利益的敵人就去利誘他,對處於混亂的敵人就征服他;對有實力的敵人要有所防備,對強大的敵人要避而遠之;容易被激怒的敵人就去挑釁他,卑視我方的敵人就讓他們更自大;而對準備充分的敵人要使其疲勞,對內部和睦的敵人要設法離間他們。總之,就是要趁著敵人鬆懈、沒有防備之時攻擊,趁他們意想不到的時...
|
殺衣縮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圭認為經商不只是追逐財利,還強調商人必須有豐富的知識學養,像伊尹、姜子牙一樣有謀略,像孫武、吳起用兵那樣果斷,像商鞅執法般嚴謹。如果不能具備智、勇、仁、強等素質,成為一個通時變、善決斷、能取予、有所守的人,在經商一途上難有偉大的成就。後來「節衣縮食」這句成語就從《史記》原文中的「薄飲食,節衣服」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生活非常節儉。
|
偃武行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幄中運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淮南子.兵略》凡用兵者,必先自廟戰:主孰賢?將孰能?民孰附?國孰治?蓄積孰多?士卒孰精?甲兵孰利?器備孰便?故運籌於廟堂之上,而決勝乎千里之外矣。另可參考:《漢書.卷一.高帝紀下》
|
文韜武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韜、武韜,皆是古代的兵書。文韜武韜指用兵的策略。唐.楊烱〈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上略中略,奏山石之奇謀;文韜武韜,奉川璜之祕訣。」也作「文韜武略」。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