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斯巴軍國民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斯巴軍國民教育是希臘前期的一種舊式教育,本質上是一種軍國主義的教育制度。斯巴教育之所以走上軍國民的國家統制教育之路,乃因其所處的城邦情勢,外有不少對立的強國,內有很多不滿的分子,此種內憂外患的政治局勢,遂為城邦生命存續的可慮因素。斯巴為謀其自存之道,乃制定〔雷克格斯法〕(Law of Lycurgus),試圖強化國家軍事力量,以其政治土、經濟上及文化上自立自足的目的;而其教育為貫徹此目的,特別強調集體意志,以國家榮譽為出發點,以國家利益為依歸,重視愛國、勇氣、謙遜、容忍和服從等美德,及精明機警、耐勞毅力和軍事本領等特長之培養 ,真正成為「公民軍人」,平時為公民,戰時為戰士,就是名副...
巴西摩鯊或雪茄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sistius brasiliensis (Quoy et Gaimard, 1824)
吻長約與眼前後徑等長眼位於頭之前側位齒式31~37/25~31;兩背鰭間距大於第一背鰭基底長之兩倍;第二背鰭基底末端與尾鰭上葉起點之距離,大於第二背鰭基底長的2倍;兩背鰭高度約略相同;胸鰭近似方形;腹鰭大於背鰭,尾鰭大型,上、下葉近乎對稱,下葉前緣長約為上葉前緣長之2/3。頸部具一明顯之環狀黑色帶。
本種為熱帶外洋性種類,於南北緯30度間之世界各大洋均可發現其蹤跡,中太平洋是最常出現的水域,臺灣則於北部海域有漁獲記錄。
分布水域極廣,外洋性,通常是夜間在表層水域被漁獲,不過其經常出現的水深為85~3,500公尺。本種有日夜垂直洄游的習性,因夜間洄游至較淺水域而被漁獲,日間則洄游至深層水域。由其修長的體形、小型的偶鰭,及體內具大型且富含油脂的肝臟判斷,其在水中的移動並非依賴各鰭。卵胎生,其上、下頜均具大型且銳利的牙齒,因此得以攻擊體型遠大於牠的旗魚、鮪魚、海洋哺乳動物等。最大約可成長至50公分左右,最小性成熟體長雌、雄分別為38公分及31公分。
由於其體形小,數量亦十分有限,因此不具任何經濟價值,可由底拖網或圍網漁獲。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角鯊目或棘鮫目(Order Squaliformes),Dogfish Sharks
鎧鯊科(Family Dalatiidae),Sleeper Sharks
阿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經典三藏中屬於論藏的典籍。梵語abhidharma的音譯,意為對法、向法、無比法等特別的法。指對佛陀教法以非常詳細而系統化方式撰述的佛教典籍。《阿毗磨俱舍論》卷一:「論,謂傳生無漏慧教,此諸慧論,是彼資糧故,亦得名『阿毗磨』。」也作「阿毗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孝、最大的孝道。《禮記.中庸》:「武王、周公,其孝矣乎!」《明史.卷一九六.列傳.方獻夫》:「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周公追王太王王季,子思以為孝。」
斡爾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以農、牧、林、漁業為生。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無文字,使用漢文。信仰薩滿教。族中早期仍保留五個「畢日基」(部族聯盟),其下共有二十個「哈拉」(部族)。家庭行一夫一妻制,嚴禁同姓和近親通婚。
格蘭大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臺北市總統府前的大道。舊名為「介壽路」,民國八十五年三月改名。「凱格蘭」為原居住於臺北地區的原住民族。
方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雷作用距離與雷系統技術參數間之基本數學關係。其表物理過程的雷方程為:式中第一項為雷最大輻射方向上距離R處之輻射功率密度;Pt為雷天線發射之功率,Gt表示該天線的增益。第二項中分子為目標的雷截面積,分母表示返回電波之輻射散度。前兩項乘積為反射回波在雷天線處之功率密度。Ar表示接收天線的有效孔徑面積。三項連乘後得接收訊號功率Pr。
見水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基水庫的舊名。參見「德基水庫」條。
空載側視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裝於飛機上,向航線側邊地面掃描之成像電器。主要由脈衝產生器、微波發射器、側視天線、微波接收和影像記錄器等組成。空載側視天線以一定的傾角俯視地面,其成像地區為與航向平行的帶狀地區。相鄰航帶雷影像間可具有左右重疊。側視雷為主動式感測器,能全天候作業,其影像有明顯的對比,可突顯地形特徵變化,常用於探測土地資源、判別地質結構,與測繪小尺度地形圖等。
獅頭毒鮋(摩毒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rosa erosa (Langsdof, 1829)
體形粗壯且高,體部光滑無鱗,皮下隱有皮膚腺呈瘤狀。頭部粗大圓形,多凹凸,棘稜低而鈍,頭頂有一明顯的四方形凹窩,眼之周緣有皮突,吻圓鈍,前鰓蓋有5枚明顯的鈍棘,胸鰭寬圓位低,無游離鰭條。背鰭與臀鰭最後一鰭條鰭膜與尾柄部相連。體為黃褐色,體側及各鰭均具有寬闊大橫紋及黃斑。體長可20公分。
日本南方海域至澳大利亞東部均有分布。
分布於近海的暖水性底棲魚類,棲地為泥沙底質的海域,常呈半埋伏狀,隱於珊瑚礁或海藻中,會擬態成礁石或海藻,體色亦隨棲息之環境,而改變,肉食性,以小型魚類、蝦蟹為主食,鰭棘含毒腺,為魚毒中最劇者,可使人致死。
屬於中型魚鮋科魚類,普遍常見,體型較小,無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鮋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鮋科(Family Scorpaenidae)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