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坦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坦白心安、處之泰然的樣子。唐.元稹〈捉捕歌〉:「主人坦然意,晝夜安寢寤。」《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笑得華忠倒有些不好意思,他卻坦然無事的扶了個婆兒一路進來。」
|
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手攙扶人的手臂。《左傳.僖公二十五年》:「衛人伐邢,二禮從國子巡城,掖以赴外,殺之。」
2.扶持、幫助。如:「扶掖」、「獎掖」。《宋史.卷三一九.歐陽修傳》:「篤於朋友,生則振掖之,死則調護其家。」
|
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繫結。《楚辭.屈原.離騷》:「飲余馬於成池兮,總余轡乎扶桑。」
|
一手遮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斯,楚國人,入秦為相。他助秦始皇廢除封建,確立郡縣制,建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帝國。後來秦始皇在沙丘平召駕崩,李斯和趙高合謀假造詔書,賜死扶蘇,殺害蒙恬,立昏庸無能的胡亥為秦二世,為自己的專權打下基礎,也為秦朝的滅亡埋下禍根。後為趙高所害,被腰斬於咸陽市。唐代詩人曹鄴讀《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後,寫了一首〈讀李斯傳〉詩,有云:「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即是說李斯倚仗權勢,混淆是非,欺上瞞下,妄想以自己的手遮盡天下人的耳目。「一手遮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玩弄權術、瞞上欺下的行徑。
|
旗開得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開戰就取得勝利。比喻事情一開始就獲得成功。元.李文蔚《蔣神靈應.楔子》:「顯威靈神兵扶助,施謀略旗開得勝。」明.姚茂良《精忠記》第九齣:「今本朝有一名將官姓岳名飛,見今統領大軍,要收河北之地,近日邊上報來,道真個旗開得勝,馬到成功。」也作「旗開取勝」。
|
管窺蠡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今世之處士,魁然無徒,廓然獨居,上觀許由,下察接輿,計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與義相扶,寡耦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於我哉?若夫燕1>之用樂毅2>,秦3>之任李斯4>,酈食其5>之下齊6>,說行如流,曲從如環,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內定,國家安,是遇其時也,子又何怪之邪?語曰「以筦闚天7>,以蠡測海8>,以莛撞鐘9>」,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 〔注解〕
(1) 燕:周代姬姓諸侯國,故址在今河北、遼寧及韓國北部。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
(2) 樂毅:戰國時燕國名將,昭王時拜為上將軍,率領燕、趙、楚、韓、魏五國兵伐齊,下齊七十餘城,封昌國君。昭王...
|
撥亂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是反諸正,莫近諸春秋。」漢書.禮樂志︰「漢興,撥亂反正,目不暇給」 2.釋義 撥︰撥轉,治理。亂︰指混亂局面。反︰通「返」,回覆。 3.用法 多以紙整頓混亂局面,使之恢復正常。 4.義近.義反 義近 力挽狂瀾、濟危扶傾 義反 5.例句 在國家多難時總會有一些領袖出來撥亂反正。
|
敝帚千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敝帚自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載,新莽敗亡之後,光武帝劉秀即位繼承漢朝天下,這時公孫述也在蜀自立為王,由於屢次招降不成,因此光武帝就派吳漢率軍攻打公孫述。光武帝十二年十一月,吳漢的軍隊攻到成都城門下。公孫述不敵,被刺傷,扶著車子退回軍營,當晚就過世了。隔天其手下部將即向吳漢投降,吳漢卻下令誅殺公孫述的妻子兒女,將他的首級傳送回洛陽,並且放縱士兵在城中燒殺虜掠。光武帝聽到這個消息,下詔譴責吳漢。當時吳漢的副將劉禹也對他說:「成都城裡的老弱婦孺數以萬計,一旦放任士兵縱火搶奪,後果將不堪設想,光是聽到就讓人鼻酸。在一般人家裡儘管是殘破不堪的掃帚,也會當作價...
|
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禮節行為:(1)對人低頭拱手行禮,或兩手扶地跪下磕頭。如:「交拜」、「叩拜」。《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2)對神明的行禮。有時合掌,有時執香。如:「入廟參拜」、「吃齋拜佛」。
|
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撫、扶。《史記.卷六九.蘇秦傳》:「於是韓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劍仰天太息。」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