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44.1977 ms
共 6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牝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的雌性與雄性。《荀子.非相》:「夫禽獸有父子而無父子之親,有牝牡而無男女之別。」《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傳》:「禽獸有牝牡,置之山原;鳥有雌雄,布之林澤。」
|
子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矣?」,體現了以哲理、政事解詩的思想。子夏至魏國西河(濟水、黃河間)講學,「如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厘之屬,皆受業於子夏之倫」 (《史記•儒林列傳》),還做過崇尚儒學的魏文侯的老師。近人有以為子夏思想中具有「法家精神」,韓非子稱「儒分為八」不及子夏之儒,是因為將之視為法家(見郭沫若《十批判書》)。子夏思想既是早期儒家在三晉的發展,又是由儒入法的關鍵。子夏本人不是法家人物,但以子夏思想為核心的三晉儒家卻非常注重實際。子夏儒學不僅直接影響了戰國早期法家,也間接影響了荀子的思想和韓非子的思想,而荀、韓都是三晉人士,韓非子還...
|
羽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禽鳥的翅膀。《楚辭.嚴忌.哀時命》:「勢不能凌波以徑度兮,又無羽翼而高翔。」《孔子家語.卷五.顏回》:「回聞桓山之鳥,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將分于四海。」
|
彊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強弩之末」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列傳》匈奴來請和親,天子下議。大行王恢,燕人也,數為邊吏,習知胡事。議曰:「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歲即復倍約。不如勿許,興兵擊之。」安國曰:「千里而戰,兵不獲利。今匈奴負戎馬之足,懷禽獸之心,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為廣,有其眾不足以為彊,自上古不屬為人。漢數千里爭利,則人馬罷,虜以全制其敝。且彊1>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2>;衝風3>之末,力不能漂4>鴻毛。非初不勁,末力衰也。擊之不便,不如和親。」群臣議者多附安國,於是上許和親。 〔注解〕
(1) 彊:音ㄑ|ㄤˊ,同「強」,強勁有力。
(2) 魯縞:古代魯地所產...
|
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好、愛好。《穀梁傳.桓公六年》:「陳侯憙獵,淫獵于蔡,與蔡人爭禽。」《樂府詩集.卷二八.相和歌辭三.古辭.陌上桑》:「羅敷憙蠶桑,採桑城南隅。」
|
一蟹不如一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艾子在海邊見到一體形扁圓的多足動物,詢問後,始知為螃蟹。爾後又看到好幾種螃蟹,但是一種比一種小,不禁嘆道:「怎麼一蟹不如一蟹呢?」典出宋.蘇軾《艾子雜說》。後比喻一個比一個差或事物每況愈下,愈來愈糟。金.王若虛《文辨二》:「晏殊以為柳勝韓,李淑又謂劉勝柳,所謂一蟹不如一蟹。」《通俗編.禽魚》引《聖宋掇遺》:「陶穀奉使吳越,忠懿王宴之,以其嗜蟹,自蝤蛑至蟛蜞,凡羅列十餘種。穀笑曰:『真所謂一蟹不如一蟹也。』」
|
拾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採拾、拾取。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故魏武稱張子之文為拙,然學問膚淺,所見不博,專拾掇崔杜小文,所作不可悉難,難便不知所出,斯則寡聞之病也。」宋.王令〈原蝗〉詩:「寒禽冬饑啄地食,拾掇穀種無餘遺。」
|
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捕捉禽獸用的細密羅網。《周禮.夏官.羅氏》:「羅氏掌羅烏鳥,蜡則作羅襦。」漢.鄭玄.注:「襦,細密之羅。」
|
格殺勿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他法劾捕格殺郢人以滅口。至元朔元年,郢人昆弟復上書具言定國陰事,以此發覺。詔下公卿,皆議曰:「定國禽獸行,亂人倫,逆天,當誅。」上許之。定國自殺,國除為郡。
|
華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207)字元化,東漢譙縣(今安徽省亳縣)人。為當時名醫,擅長外科手術,首用麻醉劑為病人開刀治療,並創五禽戲之運動以助養生,後因忤曹操而遭殺害。醫界或以他為行神。也作「華陀」、「華坨」。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