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7.91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吉人天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相見也。』以歲之不易,寡人願結驩於二三君,使舉請間。君若苟無四方之虞,則願假寵以請於諸侯。」晉侯欲許。司馬侯曰:「不可。楚王4>方侈5>,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罰,未可知也。其使能終,亦未可知也。晉、楚唯天所相6>,不可與爭。君其許之,而脩德以待其歸。若歸於德,吾猶將事之7>,況諸侯乎?若適8>淫虐9>,楚將棄之,吾又誰與爭?」曰:「晉有三不殆,其何敵之有?國險而多馬,齊、楚多難。有是三者,何鄉而不濟?」 〔注解〕 (1) 椒舉:伍舉,春秋楚國人,生卒年不詳。封邑於椒,故亦稱椒舉。為楚國大夫。楚靈王三年出使晉,請諸侯與楚會盟,盟已,誡靈王慎終驕,舉亦因顯名於楚。 (2) 如...
斬草除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猶可撲滅!』周任1>有言曰:『為2>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3>蘊崇4>之,絕其本根,使能殖5>,則善者信6>矣。』」 〔注解〕 (1) 周任:周朝時賢能的大夫,生卒年不詳。 (2) 為:治理。 (3) 芟夷:割草。芟,音ㄕㄢ,除草。 (4) 蘊崇:積聚。 (5) 殖:生長。 (6) 信:通「伸」,伸展、發揚。
洩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應該讓人知道的事情讓人知道了。《三國演義》第六回:「商議已定,密諭軍土得洩漏。」《西遊記》第一四回:「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記在心,再莫洩漏一人知道。」也作「泄漏」、「洩露」。
將計就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今有智伯使命到來。〔韓魏云〕請相見。〔見科正末云〕俺智伯主人,差小人來巡探軍情,傳與二位用心防守,致疏虞。〔韓云〕俺這裡催趲積水,刻日破城成功。〔正末云〕您二位恰才商量,我都聽見來。〔魏云〕俺才講些兵法,明日破城,好與趙氏對敵。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元.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履.第三折》。 (2) 咱:咱們、我們 (3) 灌:注入、灌入。 (4) 整搠:整頓。〔參考資料〕 元.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履.第三折》正合著我的心。我又不濟,若是與他交鋒,我那裡近的他。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
見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四一.樊噲等列傳》贊曰:「仲尼稱:『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用,山川其舍諸?』言士不繫於世類也。語曰:『雖有茲基,不如逢時。』,信矣!樊噲、夏侯嬰、灌嬰之徒,方其鼓刀僕御販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勤)〔勒〕功帝籍,慶流子孫哉?當孝文1>時,天下以酈寄2>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若寄父為功臣而又執劫,雖摧呂祿,以安社稷,誼存君親,可也。」 〔注解〕 (1) 孝文:劉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酈寄:漢朝人,字況,生卒年不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粗率、直率。如:「粗鹵」。《莊子.則陽》:「君為政焉鹵莽,治民焉滅裂。」
憂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擔憂發愁。《三國演義》第二五回:「夢寐之事,不可憑信,此是嫂嫂想念之故,請憂愁。」《儒林外史》第三二回:「這幾日,婁太爺的病漸漸有些重起來了,杜少卿又換了醫生來看,在家心裡憂愁。」
讀寫萌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材。3.提供自然情境下的閱讀及塗寫經驗。4.兒童犯讀寫上的錯誤時,應溫和的指導,採支持鼓勵的平常心,過於嚴厲或堅持正確性,而使幼兒放棄探索轉向制式的訓練學習。5.採統整性的語文教學,將聽說讀寫相互配合。6.營造閱讀的氣氛及使幼兒自發的讀、寫。7.太早進行寫字的訓練,當幼兒握筆能力尚未發展成熟時,過早的教導不但達不到效果,還會影響感官的發展。順利的握筆寫字約在五歲半成熟。8.寫字的動機誘發比會寫字更重要。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讀寫萌發英文關鍵字:e...
子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子路在外,聞之而馳往,遇子羔(孔子弟子、名高柴)出衛城門,路曰:「衛君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空受其禍。」子路為人邑宰,以「食焉不避其難」、「利其祿必救其患」,不聽,遂入城,造蒯瞶,請釋孔悝,蒯瞶弗聽,於是子路欲燔臺,蒯瞶懼,乃下石乞、盂黶二人攻子路,以戈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   思想 無特別記載 著作 無特別記載 評價 子路性格直爽、勇敢、信守承諾、忠於職守,《論語》中提到他是孔子門下四類才能之士(德行、政事、言語、文學)中傑出的「政事」人才。但也因為盡忠而...
腹背受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書.卷三五.崔浩列傳》1>泰常元年,司馬德宗將劉裕伐姚泓,舟師自淮泗入清,欲泝河西上,假道於國。詔群臣議之。外朝公卿咸曰:「函谷關號曰天險。一人荷戈,萬夫不得進。裕舟船步兵,何能西入?脫我乘其後,還路甚難。若北上河岸,其行為易。揚言伐姚,意或難測。假其水道,寇不可縱,宜先發軍斷河上流,令西過。」又議之內朝,咸同外計。太宗將從之。浩曰:「此非上策。……假令國家棄□山以南,裕必不能發吳越之兵與官軍爭守河北也,居然可知。」議者猶曰:「裕2>西入函谷3>,則進退路窮,腹背受敵;北上岸則姚軍必不出關助我。揚聲西行,意在北進,其勢然也。」太宗遂從群議,遣長孫嵩發兵拒之,戰於畔城,為裕將朱超石所敗,...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