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草木茂盛的樣子。如:「荒茅芾芾」。《詩經.召南.甘棠》:「蔽芾甘棠,伐。」宋.王禹偁〈茶園十二韻〉詩:「蔽芾餘千本,青蔥共一園。」後比喻庇蔭。宋.蘇軾〈寶月大師塔銘〉:「錦城之東,松柏森然,子孫如林,蔽芾其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土地。如:「稻田」、「梯田」、「瓜田李下」、「蔗田」。《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我執曹君,而分曹魏之田以賜宋人。」《孟子.梁惠王上》:「百畝之田,奪其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物體呈現如線條的痕紋。如:「水紋」、「指紋」、「皺紋」。唐.李商隱〈促漏〉詩:「南塘漸暖蒲堪結,兩兩鴛鴦護水紋。」《聊齋志異.卷八.崔猛》:「針刺其臂,作十字紋,朱塗之,俾滅。」
糾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煩擾不休。《聊齋志異.卷二.董生》:「復相糾纏,我行且死。」
三申五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吳王從臺上觀,見且斬愛姬,大駭。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願斬也。」孫子曰:「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遂斬隊長二人以徇。用其次為隊長,於是復鼓之。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尹文子》逸文。 (2) 約束:指軍令。 (3) 布:宣告。 (4) 鈇鉞:音ㄈㄨ ㄩㄝˋ,古代之刑具,引申為刑罰。〔參考資料〕 《尹文子》逸文(據《文選.卷三.賦.張衡.東京賦》李善注引)將戰,有司讀誥誓,三令五申之,既畢,然後即敵。
汗馬功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非子.五蠹》1>民之政計,皆就安利如辟危窮。今為2>之攻戰,進則死於敵,退則死於誅3>,則危矣。棄私家4>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弗論,則窮矣。窮危之所在也,民安得避?故事私門而完解舍,解舍完則遠戰,遠戰則安。行貨賂而襲當塗者則求得,求得則私安,私安則利之所在,安得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眾矣。夫明王治國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務而趨末作。今世近習之請行,則官爵可買;官爵可買,則商工不卑也矣。姦財貨賈得用於市,則商人不少矣。聚歛倍農,而致尊過耕戰之士,則耿介之士寡,而高價之民多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戰國策.楚策一》。 (2) 為:音ㄨㄟˊ,使。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警告、規勸。如:「告誡」、「規誡」。《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周公藏其策金縢匱中,誡守者敢言。」《北史.卷十三.后妃傳上.魏神元皇后竇氏傳》:「賓臨終,誡其二子速侯、回題,令善事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廢除。《說文解字.竝部》:「替,廢也。」如:「替廢」。《詩經.小雅.楚茨》:「子子孫孫,替引之。」《楚辭.屈原.九章.懷沙》:「刓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陽的古字。《說文解字.部》:「昜」字清.段玉裁.注:「此陰陽正字也。陰陽行而侌昜廢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視察。《詩經.小雅.節南山》:「弗問弗仕,罔君子。」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