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034 ms
共 13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馬君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君武(1880~1940)原名和,字責公,後以字行;廣西省桂林人。少年家貧,幸獲親友之支助,乃得苦學成名;精通英、日、德與法文,國學造詣亦深。光緒二十五年(1899),就讀於上海震旦學院;二十八年(1902),赴日本留學,入京都帝國大學工科就讀,得工學士學位;三十二年(1906)返國,任教上海公學,因宣傳革命被逮捕入獄;後幸獲營救,乃赴德國深造。民國元年(1912)元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實業部次長;次年四月,改任參議院議員;七月二次革命失敗後,逃亡海外,再赴德國進修;四年(1915),獲得柏林大學工科博士學位,為中國留德學生第一位取得此項學位者。返國後,曾任廣東兵工廠廠長等職;十年(...
|
京衛武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學是古代的軍事學校;始於宋代,而明代之武學設於兩京及各衛,因而有京衛武學之名。明代的兵制稱為「衛所兵制」,在地方以一百一十二人為百戶所,一千一百二十八人為一所,五千六百人為一衛,而在各省(稱為布政使司)設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掌管一省的軍隊。又全國軍隊統於五軍都督府,平時衛所軍解甲歸田,給田自養,有戰事時,由朝廷派總兵帶領衛所軍隊打仗。京衛武學之武生主要是武官應襲子弟;明太祖洪武年間(1368~1398),大寧等衛置儒學,教武官子弟,是明代首度由軍事行政單位設立學校給武官子弟就讀,然仍稱儒學,而非武學。至英宗正統年間(1436~1449),成國公朱勇奏選驍勇都指揮等官五十一員,熟嫻騎射之...
|
武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武力爭鬥。[例]人之相處,以和為貴,凡事不應訴之於武鬥。
|
化學武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化學效應的戰劑。包括毒氣、火焰、煙幕等。能造成人體神經系統喪失功能、皮膚嚴重燒傷,甚至窒息而死。簡稱為「化武」。
|
鬥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武,較量力氣或武功。如:「鬥武開始之前,裁判再次提醒雙方應點到為止,不可造成傷害。」
|
鹼性橄欖玄武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一部分為間粒間隱結構外,尚有條粒狀結構、玻璃條粒結構,顆粒度較細,結晶度較差,一般含玻璃質較多
|
武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燒菜煮飯時所用焚燒力很強的火。相對於文火而言。宋.沈與求〈錢塘賦水母〉詩:「絳礬收涎體紆縈,飛刀鏤切武火烹。」
|
太武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金門最高的峰,海拔二百五十三公尺,屹立在金門中央地帶。山頂刻有「毋忘在莒」四字,為金門的精神標誌。
|
細菌武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用各種病菌,藉以傷害人畜並殲滅敵方的武器。也稱為「生物武器」。
|
武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事官員。《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內中有一個解官,武員打扮。」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