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013 ms
共 13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武王之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王之教」是指周武王在開國之初,所推行的有關教化的禮制。據傳武王在打敗商紂之後,立即推行許多偃武修文、表彰賢德的措施,以引導天下進入更文明有序的境地。在這些措施中,有幾項是屬於教化性質的。據〔禮記.樂記〕和〔韓詩外傳.卷三〕所載,武王戰勝商紂,凱旋回國後,即解散軍隊,在首都郊外舉行射箭活動-在東、西郊的射箭活動,分別歌詠「貍首」之詩和「騶虞」之詩。意即把戰爭轉化為表現勇健精神的體育活動,於是天下都明白武王不會再用兵了。而後武王在明堂祭祀祖先,於是人民知道了孝的道理。後來召集諸侯來朝見,經過了朝見的儀式,諸侯明白了敬的道理和禮的表現方式。武王又邀請賢能老者的代表「三老」坐在太學的大堂上,天...
|
奇武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北市大稻埕(附錄-地名-舊地名)
|
武士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甲面密生短絨毛,前半部具三條中央段不連續的橫行顆粒隆脊,額緣分六齒,中央兩齒較突出,前側緣具六齒。螯足長,背面有短絨毛。全身背面以淡橙黃至淡粉紅為底色,甲面顆粒隆脊紅色,後鰓區各有一白色圓斑。螯足雜布著紅色斑紋。
|
玄武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湖泊名。在南京市北城外,為春夏季遊覽勝地。也稱為「後湖」。
|
弄文輕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重文事而輕視武事。《三國演義》第二五回:「汝等弄文輕武,使我失大義!」
|
〔武林藏書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林藏書錄〕3卷,卷首1卷,卷末1卷,清丁申撰。
丁申,原名壬,字禮林,所居室曰竹書堂小如舟,因自號竹舟。清浙江錢塘人。宣宗道光9年生,德宗光緒13年卒(1829-1887),年59。諸生,候選主事,因有嘉惠士林之義行,獲光緒帝賞四品頂戴。申溫謹博雅,於鄉邦文獻,最為諳熟。與弟丙,於咸、同之際,廣東因戰亂而散出之故家舊籍等,歷30年而八千卷樓遂聞名當世。咸豐太平天國之亂,丁氏兄弟拾文瀾閣書於煨燼瓦爍中,得萬餘冊,並繕補殘闕,略復文瀾閣〔四庫全書〕舊觀。 丁申撰有〔武林藏書錄〕,又與弟丙謀刊叢書,自〔乾道臨安志〕以降,裒為10集百種,為〔武林掌故叢編〕,初刊於光... |
大武山紫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草本,高3-5 cm,莖密被毛。基生葉蓮座狀,具長柄,宿存,卵形至長橢圓形,兩面被毛;莖葉少數,匙形或倒卵形。頭花1或2。總苞半球形,紫色,總苞兩層,被毛。頭花0.8 cm寬
|
佞武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民俗藝能名稱。位於日本東北地區之青森縣境內各地每年八月三日至七日〔昔時在舊曆七月一至日〕之間,扛著紙製之峱超大扇形、金魚或歷史人物等稱為《佞武多》之變形燈籠,伴以音樂、舞蹈漫遊街頭之藝能。其中以青森市〔Aomori-Shi〕勇壯豪美的《組佞武多》〔Kumi Nebuta〕與弘前市〔Hirosaki-Shi〕古色典雅的《扇佞武多》〔Ogi Neputa〕最負盛名;二地對佞武多之唸法亦異。青森市之組佞武多是順著畫妥組合了人物或動物畫面邊緣裁製成行燈,其畫面之主題大多取材於中國或日本勇壯豪放之傳統故事,以生動鮮艷之色彩筆觸構成全圖;八月三、四兩日以兒童,五至七日以成人佞武多為中心,稱為「跳人」〔...
文化廳監修《日本民俗藝能事典》1976。
|
武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術。也作「武功」。
|
學堂尚武教育思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堂尚武教育思潮,係指於新式學校中,增設兵式體操及體育競技科目,以培養尚武精神,俾能強身衛國。
鴉片戰爭後,軍備教育思潮勃興,當時武備學堂,雖也培養了不少將弁人才,但一般俊秀之士,多不願學習軍事。及甲午戰敗,朝野人士均認為有提倡尚武精神之必要,如汪康年即認為今日教育應「文武並重,使民性宣達,士氣振奮」。麥夢華亦認為教育應培養「有若俠士熱愛之心與堅強之氣」,他說:「國人缺乏俠武的精神、競爭的思想及奮振的希望,必須淬厲其精神,行之以勇悍,持之以堅忍積誠;久則智勇生。」張之洞則認為「教育目的應激發忠愛,講求富強,尊朝廷衛社稷為第一義。」可以代表當時一般的主張。 由於受...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