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得手應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兒子也無法從我身上領會。古人的經驗和智慧也是如此,不可能完全藉著書本傳授給後人。大王,您所讀的,不過是古人的糟粕而已啊!」後來「得心應手」這句成語就從工匠輪扁所說的「得之於手而應於心」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技藝熟練,運用自如,或用來比喻做事順利。
|
失魂喪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失魂落魄」之典源,提供參考。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看官,你道倡家這派,起于何時?元來起于春秋時節,齊大夫管仲設女閭七百,征其夜合之錢,以為軍需,傳至于後,此風大盛。然不過是侍酒陪飲,追歡買笑,遣興陶情,解悶破寂,實是少不得的。豈至遂為人害?爭奈1>「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才有歡愛之事,便有迷戀之人;才有迷戀之人,便有坑陷之局。做姊妹2>的,飛絮飄花,原無定主;做子弟3>的,失魂落魄,不惜餘生。怎當得做鴇兒龜子的,吮血磨牙,不管天理,又且轉眼無情,回頭是計。所以弄得人傾家蕩產,敗名失德,喪軀隕命,盡道這倡妓一家是陷人無底之坑,雪填不滿之井了。 〔注解〕
(1) 爭...
|
無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無非、不外。《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小生慣誦經史,教導鄉里徒弟,無過是教他學習個孝、弟、忠、信的道理,識認得個三綱五常。」元.楊立齋〈哨遍.世事摶沙嚼蠟套.六煞〉:「五代史止是談些更變,三國志無過說些戰伐。」也作「無故」。
3.不會勝過。《清平山堂話本.洛陽三怪記》:「這一年四季,無過是春天最好景致。」
|
行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門旅行用的箱子、行李袋。《宋史.卷四五五.忠義傳十.馬伸傳》:「故在廣陵,行篋一檐,圖書半之。」《老殘遊記》第三回:「不過是先人遺留下來的幾本破書,賣又不值錢,隨便帶在行篋解解悶兒。」也作「行囊」。
|
同歸一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同歸於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獨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代散文家。獨孤及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以儒家典籍為治學方向,長於議論,強調立範誡世,不以詞藻華麗取勝。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獨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舉了彭祖與殤子為例。相傳彭祖活了八百歲,殤子則是未成年而死之人,兩人活著的時間雖然差距甚大,最後卻都必須歸於死亡。因此在通達生命的智者看來,死亡不過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需要為此感到嘆息。後來「同歸於盡」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同毀滅或死亡。
|
後會可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後還有相見的時候。離別時多用此語以安慰對方。如:「何必離情依依?我只不過是出國念書,後會可期!」也作「後會有期」。
|
割雞焉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割雞焉用牛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吳國人言偃,字子游,是孔子的學生,以文學著稱。他在擔任魯國武城首長時,用禮樂教化百姓。有一天,孔子到武城,聽到武城一片弦樂歌聲,便微微笑說:「割雞焉用牛刀?」意思是: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刀,以此來調侃子游,治理武城這麼一個小地方,還須大費周章地動用禮樂教化嗎?子游聽後則回答說:「我曾經聽老師您說過:『做官的學道,就會愛恤人民;老百姓學道,就會容易接受指揮。』」孔子立即向同行弟子表示子游的話是對的,自己剛才不過是說笑罷了。後來「割雞焉用牛刀」被用來比喻處理小事,毋需大才。
|
承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作文章時承接轉折上下文。《紅樓夢》第四八回:「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
|
傀儡家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挪威戲劇家易卜生的名劇。敘述娜拉夫人因救其夫之疾,曾假借父親名義,向銀行借款,事發反遭其夫痛責,娜拉受此刺激,始覺悟自己不過是一傀儡而已,遂棄家出走。也譯作「玩偶家庭」。
|
扒糞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鄉下拾糞及清理茅廁的人。《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門口這些做田的、扒糞的,不過是平頭百姓。」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