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23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晉文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晉國之君,姓姬,名重耳,獻公次子,太子申生之弟。獻公嬖驪姬,殺申生,重耳奔狄;獻公既卒,數傳至懷公圉,秦穆公怨圉,乃求得重耳,發兵納為晉侯。公任用狐,趙衰諸賢,納周襄王,救宋破楚,繼齊桓公為諸侯盟主,成為五霸之一,諡文。
風行草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參見「風行草」條。《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上》:「麾旆所臨,風行草靡,神算所指,龍舉雲屬。」
放牛歸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書經.武成》:「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比喻休兵不戰,一片太平氣象。清.侯方域〈贈季弟序〉:「往吾祖父遭明代盛時,二百年之間,放牛歸馬,天下習之,士非登甲科不貴。」
兵不厭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利也。」仲尼聞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時之權,又知萬世之利。」 〔注解〕 (1) 舅犯:狐,字子犯,春秋晉人,生卒年不詳。為晉文公舅,故亦稱為「舅犯」。文公為公子時,出亡在外,與兄毛從之十九年;及文公歸國,乃以為大夫,信任不疑,言聽計從,後輔佐文公平周室之亂而成霸業。 (2) 戰陣之閒:作戰的時候。閒,音ㄐ|ㄢ,同「間」,時候。 (3) 不厭詐偽:不排斥欺詐虛偽。
未辨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辨菽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菽,就是豆子。麥,則是麥子。兩者都是很普通的農作物,而且形狀完全不同,極容易分辨。如果一個人連豆子、麥子都無法分辨,就是形容這個人非常無知,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這句成語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當時晉國發生政爭,貴族大夫欒書、中行為了爭奪政權,先殺了受到厲公親信的胥童,然後又殺了厲公,立襄公的曾孫周子為國君,是為晉悼公。周子時年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把周子當成傀儡,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並詆毀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後來「不辨菽麥」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
轘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山名。在河南省師縣東南,接鞏縣、登封二縣界。山路彎曲險奇,古稱為轘轅道。
臥旗息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倒軍旗,停敲戰鼓。指軍隊肅靜,不暴露行蹤。《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南朝宋.裴松之.注:「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開四城門,掃地卻灑。」也作「旗息鼓」。
北邙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在河南省洛陽縣北,接師、鞏、孟津三縣界,為瀍水所源出。古時王侯公卿多葬於此。也稱為「北芒」、「北山」、「邙山」、「芒山」、「郟山」。
明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賢明的君主。《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傳》:「臣聞明主不惡切諫以博觀,忠臣不敢避重誅以直諫。」
茂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茂密的樹林。《文選.孫楚.征西官屬送於陟陽候作詩》:「靈囿繁若榴,茂林列芳梨。」《文選.潘岳.秋興賦》:「息不過茅屋茂林之下,談話不過農夫田父之客。」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