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23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正冠納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李樹下不要整子,處瓜田裡不要穿鞋子,可以避免偷李偷瓜的嫌疑。語本《樂府詩集.卷三二.相和歌辭七.無名氏.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後比喻引起他人疑猜。晉.李闡〈右光祿大夫西平靖侯顏府君碑〉:「久要心許之信,夷險不爽;正冠納履之嫌,終始不蹈。」
吳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一年。到第四年時,山番前來說:「再也不能等了。」吳鳳說:「那麼需要人頭的話,明日白天時,就獵取戴紅穿紅衣經過這裡的人頭。」翌日,山番們聚集在住所旁,果然來了戴紅穿紅衣的人。等候的山番馬上殺了那個人取下頭顱。一看,是吳鳳,山番大聲哭了。於是,山番奉吳鳳為神,在其前發誓以後絕不獵人頭,一直到現在。 參考書目註1.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頁57。註2. 台灣大百科全書:吳鳳 http://taiwanpedia....
原璧歸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意的說璧上有瑕疵要指給秦王看。等和氏璧回到他的手上,立刻後退了幾步,倚柱而立,氣得頭髮豎立,頂起子,便以要擊碎和氏璧來威脅秦王。秦王沒有辦法,只好答應他齋戒五天的要求。藺相如就趁著五天的緩衝時間,暗中派人將和氏璧送回趙國。秦王發覺,已經來不及挽回,為了顯示自己的度量大,只好放藺相如回到趙國。「完璧歸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物歸原主。
破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破裂敗壞。《儒林外史》第九回:「三公子自來叩門,叩了半日,裡面走出一個老嫗來,身上衣服甚是破爛。」《老殘遊記二編》第七回:「有穿朝衣朝的,有穿藍布棉襖褲,還有光脊梁的;也有和尚,也有道士;也有極鮮明的衣服,也有極破爛的衣服,男女皆同。」
氣咽聲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呼吸阻塞,聲音微弱。形容人極其虛弱,連說話都很困難。元.鄭光祖《㑳梅香》第二折:「上覆你個氣咽聲絲張京兆,他待填還你枕剩衾薄,待著你兒光光過此宵。」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雪消也見死屍,打的你氣咽聲絲。」也作「聲絲氣咽」。
凜凜威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威風凜凜」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吳自牧於《夢粱錄.卷二.州府節制諸軍春教》一節中提及主帥在校閱過例行的軍隊演習後,啟程回軍寨時的排場壯觀,威武嚴明有紀律,人們不敢直視。而且主帥身旁「親從對對,衫新鮮,士卒威風,凜凜可畏」,意思是:親近信任的侍從兩兩成對,穿戴的衣衫子嶄新,而隨行的士卒氣概威武逼人,令人敬畏。「威風凜凜」是從這裡直接摘出的一個成語,用來形容聲勢赫赫,威武的氣概逼人,令人敬畏的樣子。
捉衿見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捉襟見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捉襟見肘」的意思是說人所穿的衣服完全破爛,才抓住衣襟免於露胸,又露出了手肘。《莊子.讓王》篇載:曾子在衛國的時候,十年都沒有添製新衣,要把子戴正,帶就斷了;抓住衣襟,手肘又露了出來;穿上鞋子,腳後跟又鑽了出來;生活過得非常艱苦。後來「捉襟見肘」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衣衫破敗,生活困窘,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四回:「攤上坐了一人,生得眉清目秀,年紀約有四十上下,穿了一件捉襟見肘的夏布長衫。」《韓詩外傳》卷一則提到孔子的學生原憲過著貧苦的生活,「振襟則肘見」,但卻自得其樂,沉浸在求學、求道的快樂中。其中「振襟肘見」一語,跟「捉襟見肘」...
迷信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迷信行為的例子。有組織的運動裡就有很多樣例。例如:有一個棒球球員在踏入本壘之後以某種方式調整他的子,然後將下個球打出球場(全壘打)。下一次當他又站在打擊位置時,他很有可能以類似的方式調整他的子。當我們思考聖誕禮物或生日禮物對兒童的效應時,我們會發覺很有趣。因為很明顯的,獎賞是要影響行為,而禮物無疑的就是獎賞。然而要獎賞什麼樣的行為卻不甚清楚;我們是獎賞兒童大了一歲呢?或是要獎賞他在收到此禮物之前所表現的行為?在前面的例子裡,大了一歲就被獎賞...
貂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武官子上的裝飾。明.徐渭《雌木蘭》第一齣:「領人馬一千,掃黑山一戰。俺則教花腮上舊粉撲貂蟬。」
夢熟黃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黃粱一夢」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沈既濟《枕中記》(據《唐人小說》引)開元七年,道士有呂翁者,得神仙術,行邯鄲道中,息邸舍,攝弛帶,隱囊而坐。俄見旅中少年,乃盧生也。衣短褐,乘青駒,將適于田,亦止於邸中,與翁共席而坐,言笑殊暢。久之,盧生顧其衣裝敝褻,乃長歎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諧,困如是也!」翁曰:「觀子形體,無苦無恙,談諧方適,而歎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適之謂?」翁曰:「此不謂適,而何謂適?」答曰:「士之生世,當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列鼎而食,選聲而聽,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後可以言適乎。吾嘗志於學,富於游藝,自惟當年青紫可拾。今已適壯,猶勤畎畝,非困而何?」言訖,...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