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兒童畫常見的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像度做結構應的思考,進行創作的表現,藉以提升藝術品質。 六、多元文化的藝術教育觀即以國際化的眼光來欣賞不同民族的藝術,將世界視為一個地球村,孩子們藉此不僅能尊重自己的藝術作品,也能夠尊重其他種族的,這是就個人觀點而言;若從整個文化觀點來講,文化本身無所謂高低之分,也沒有優勢劣勢之別,但是目前一般人多以為掌握經濟霸權的國家就是強勢大國。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藝術、教學、創作英文關鍵字: Art、Teaching、Creation 參考資料陳瑤華著。兒童美術教學講座,1996年10月,頁26-34,藝術家出版社。
日薄西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日薄西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代的辭賦家揚雄博學多聞,喜歡寫賦,早年最欣賞司馬相如的作品,常常模仿他的風格。後來覺得戰國時屈原的文才比司馬相如更好,但他懷才不遇,投江自殺。揚雄每次讀到他的作品〈離騷〉,都為他對國家的忠心以及被害遭貶的憂傷而感動不已,但他並不贊同屈原自殘的行為。揚雄一生淡泊名利,安貧樂道,認為受重用與否是命運,自己無法掌握。不得意時就該像龍蛇般沈潛在水中,等待機會的來臨。所以他常取用〈離騷〉的詞句寫文章來論述屈原,其中有兩句「臨汩羅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就是他認為屈原自己在〈離騷〉裡寫到「老冉冉其將至」、「日忽忽其將暮」等,覺得自己來日無多,希望上天能多留點...
得趣忘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繇等大書法家的筆法,筆力雄健勁拔,善寫行楷,自成一格。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剛開始接觸李邕的字時,並不十分欣賞他的風格,但後來愈看愈喜歡,還從中習得不少筆法,因此寫下〈李邕書〉這篇文章,描述自己對李邕書法的感受。他從李邕的書法中,看到了王羲之、鍾繇等大書法家的風格,領悟到書法的傳承性,可以透過一個人的筆法學到其他人的精華,對技藝的增長十分有幫助。但他也強調,自己雖然受到李邕的影響,但書寫形式並不完全相同,而是取其精髓。後來「得意忘形」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得其意而忘其形」演變而出,指文學藝術創作上,取其精神而捨其形式。
令人矚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起人的注意,多用於表現優異或特殊的人物或事件。如:「這位網壇的後起之秀在球場上表現優異,頗令人矚目。」
孤芳自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孤芳自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孤芳自賞」本來的意思是「孤高的香花,自我欣賞」,這句成語本出於沈約所寫的一篇文章。沈約是南朝的重要文學家,歷仕宋、齊、梁三朝。齊初,因文才出眾,受到愛好文學的竟陵王賞識,而為門下「竟陵八友」之一。後參與蕭衍密謀代齊自立,並為蕭衍擬即位詔書,因此受到重用。沈約的政治地位極高,久享聲望,是當時公推的文壇領袖,《南史》稱其為「一代辭宗」。由於沈約歷仕三朝,又能仕途順暢,當時部分士人對他頗有看法,認為他缺乏操守,唯靠附庸帝王,隨波逐流而已。但沈約雖位高名重,卻篤信佛法,寡少嗜欲,為官清廉,用度節儉,亦非一般汲汲榮利、追名逐臭之輩。在〈謝齊竟陵王教撰高士傳啟...
海洋教育的教學場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親臨海洋的不足,或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資訊網路相關海洋教育資源來進行學習,以及透過合作教學、批判教學、欣賞教學…等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各項學習。 三、在實驗室進行的在海洋教育上述兩種方式乃是教學場域的劃分,而不是學習結果的劃分。事實上,在海邊不必然只能從事「親海」活動,在教室也不必然只能從事「知海」的教學。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海洋、教學、海洋教育英文關鍵字: Ocean、Teaching、Marine Education 參考資料吳靖國著。海洋教育(教科書、教師與教學),2009年1月,頁256-259,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忘恩失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敞的耳朵裡,立刻將絮舜逮捕入獄,並判他死刑。行刑後,絮舜的家屬上告張敞審判不公,以小罪妄殺人命。一向欣賞張敞的宣帝將他從輕發落,免去官職,貶為庶人。幾個月後,京師的治安又再度變壞,冀州也有盜賊為亂。宣帝想起張敞在任時的功績,又派使者去接他進宮。張敞在前去的車上,寫下自己對絮舜之事的看法,準備呈給皇帝看。說自己一直待絮舜不薄,卻在他處境危險之時,怠忽職守,還說他是「五日京兆」,簡直是「背恩忘義」,傷風敗俗,罪無可逭。「背恩忘義」即是指背棄別人曾給予的恩惠,忘記道義。後來「忘恩負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受人恩惠而不知報答,反而做出對不起恩人的事情。
顧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欣賞音樂或戲曲。參見「顧曲周郎」條。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齣:「一片紅󷵕鋪地,此乃顧曲之所。」
外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物體的表面。如:「這棟建築物的外部設計十分特殊,常吸引路人駐足欣賞。」
賞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欣賞、鑒別。唐.張說〈贈太尉裴公神道碑〉:「凡所進拔,盡為名將,此則有道之人倫,武侯之賞鑒也。」《紅樓夢》第八回:「原來姐姐那項圈上也有八個字,我也賞鑒賞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