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玼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缺點、過失。《後漢書.卷五三.黃憲傳.論曰》:「然士君子見之者,靡不服深遠,去玼吝。」
阿底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982~1054)梵語Atisa的音譯,意譯為「殊勝」,法名燃燈吉祥智。幼年出家。曾從菩提賢、金洲法稱修學,博通顯密,教證雙全,為當時超戒寺最傑出的學者。後應西藏王之邀至西藏弘法。使十一世紀朗達瑪毀佛後的西藏佛教得以復興。歷史上並以阿底峽入藏以後的西藏佛教為後弘期。對承傳其教法的是噶當派和格魯派有極深遠的影響。其著作保留在《西藏大藏經》中多達一百一十七部。
玄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深遠的洞見。《北史.卷四○.李彪傳》:「合契鬼神者,先皇之玄燭也。」
格高意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的風格高雅,意境深遠。宋.王禹偁《小畜集.卷一九.送丁謂序》:「去年得富春生孫,何文數十篇,格高意遠,大得六經旨趣。」
九死餘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時,屈原因讒言被疏,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以表明愛國心志。全文詞采雅麗,為一長篇韻文,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其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二句,意思是說楚懷王不了解屈原為了忠君愛國,死守善道,即使歷經多次近於死亡之險境也不後悔的一片赤誠,反而聽信讒言疏遠他,但還是不放棄自己的理想,絕不與奸佞之徒同流合汙。後來「九死一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歷經極多、極大的危險而倖存。亦用「九死一生」比喻倖免於死的人很少,亦用於比喻生命跡象微弱,瀕臨死亡。
大乘起信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一卷。此論古來多認為是古印度馬鳴造,真諦譯。但近代學者則認為是齊梁人所撰。內容主要在闡述心具有導致輪迴煩惱和歸入清淨法界的雙重性質,此為影響中國佛教最深遠的典籍之一。
法術無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法術厲害。《紅樓夢》第十九回:「我雖年小身弱,卻是法術無邊,口齒伶俐,機謀深遠。」
淵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識深遠。《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裴松之注引《魏略》曰:「至於博學淵識,文章絕倫。當今天下之賢才君子,不問少長,皆願從其游而為之死。」唐.沈既濟《任氏傳》:「向使淵識之士,必能揉變化之理。」
高識遠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識高超,思慮深遠。《周書.卷三七.張軌傳》:「宇文公文足經國,武可定亂。至於高識遠度,非愚管所測。」也作「高識遠見」。
向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破曉,天剛亮時。《晉書.卷五四.陸雲傳》:「至一家,便寄宿,見一年少,美風姿,共談老子,辭致深遠。向曉辭去。」宋.歐陽修〈御帶花.青春何處風光好〉詞:「月淡寒輕,漸向曉,漏聲寂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