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蕭規曹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曹參挑選一些個性樸實而不善言辭的忠厚之人,任命他們為自己的部屬。對於只注重語言文字細微末節,並一味求名聲、地位的官吏,一概斥退不用。曹參雖是丞相,卻整天暢飲美酒,不理政事。他的部屬和賓客都想規勸他,但曹參一見到他們,就拿美酒請他們喝,若有人想說什麼,曹參就再勸他們喝酒,直到喝醉離去,始終無人能開口勸諫,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漢孝惠帝心裡埋怨曹丞相不理政事,就責問他。曹參向孝惠皇帝表示,他認為國家的所有律法,在高祖和蕭何平定天下時,已經有明確規定了。因此,只要上下都各自謹守自己的職責,一切都依循原有的法度,不要隨意...
歧路亡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楊朱是戰國時的思想家。有一天,他的鄰居走失了一隻羊,鄰居請鄉裡的人分頭去找,也來拜託楊朱派僕人去幫忙。楊朱驚訝地說:「只不過是走失了一隻羊,為何要這麼多人去找呢?」鄰居說:「因為岔路太多,只好多請一些人分頭去找。」後來大家都空著手回來,楊朱問說:「為什麼那麼多人去一隻羊,還找不回來?」鄰居回答說:「因為岔路太多,在每條岔路上又各有許多小岔路。我不知羊兒走到那條岔路裡去了,所以找不回來。」楊朱由這件事深深感到:求學如果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向,就有可能像鄰人走失羊一樣,再也找不回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歧路亡羊」,用來比喻事理繁雜多變,求道者誤入迷途,而終無所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上馬乘騎。《文選.左思.吳都賦》:「驀六駮,飛生。」
百步穿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人,生卒年不詳。善射箭,百步外射柳葉,百發百中。共王時為大夫。晉楚鄢陵之戰,賴其連射連中,阻止晉軍擊。共王卒,吳侵楚,為急行軍前鋒,司馬子庚繼之。請子庚三處設伏兵,誘敵深入,大敗吳軍於庸浦。 (3) 去:距離。 (4) 百發百中:形容射箭技術高超,亦比喻料事如神;或比喻做事、計謀、用藥等有充分把握,絕不落空。見「百發百中」。〔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史記.卷四.周本紀》
名列前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宣公十二年》載,春秋時代,楚國攻打鄭國,晉國派兵援鄭,但晉軍抵達前鄭國就已投降,晉軍統帥荀林父(ㄈㄨˇ)於是打算班師回朝。上軍主將士會支持荀林父的決定,因為他認為現在的楚國德行、刑罰、政令、事務、典章、禮儀都具備周全,根本無法與之為敵。在分析到楚國軍力時,他曾說道:「軍行,右轅,左蓐,前茅慮無,中權,後勁。」意思是:楚國軍隊紀律嚴明,行軍之時,右軍緊隨在主將車轅旁備戰,左軍負責割草以備休息用,前軍的哨兵偵察敵情極為慎重,中軍依情報制定謀略,後軍則十分精良,整個部隊實力雄厚,難與抗衡。士會話中的「前茅」,指的便是行軍時置於最前方,負責偵察敵情的哨兵。古代作戰時,前鋒部隊是以旄旌或茅草...
不時之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思古之悠情,寫下傳頌千古的〈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前赤壁賦〉寫於秋季,文中借肅颯之景抒發撫今昔的感慨;〈後赤壁賦〉作於冬季,文中則借滄桑景物抒發胸中悲涼之意。「不時之須」一語即見於〈後赤壁賦〉,文中描述:蘇軾與兩位好友在夜間漫步,舉頭見到月色美好,於是起了酒興。其中一位友人正巧有尾鮮魚可以下酒,蘇軾便興沖沖地回家向妻子要酒,他的妻子說:「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意思是說:我早就藏了好酒,好讓你隨時取用。後來「不時之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隨時的需用。另一位宋代文人王質的〈論吏民劄子〉:「監司不卹郡縣,故嘗有不時之需,稍緩則符檄紛紛,逼切則急于星火。」其中「監...
作壁上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壁上觀」原作「從壁上觀」。秦朝皇帝專制獨裁,統治殘暴,為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與痛苦,因此到了秦朝末年,秦二世在位時,六國的遺民紛紛起兵抗暴,自立為王。有一次秦國將領章邯率兵攻打趙王歇,趙軍大敗,趙王和大將們都逃到了鉅鹿。章邯則繼續派王離、涉閒包圍鉅鹿,緊不捨。楚國和其他的諸侯國也都紛紛出兵援救趙國。此時楚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范增和其他各路將領都隸屬於宋義,號稱「卿子冠軍」。但宋義和項羽在作戰的策略上卻有著很大的歧見,宋義認為先觀望秦、趙二國的相鬥,再視結果決定作戰的方式;項羽則認為秦國如果攻占了趙國,勢力會更加強大,屆時再出兵可能就會吃敗仗。項羽因此誅殺了卿子冠軍,這在楚國造成了很...
禍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蕭牆」。見「禍起蕭牆」條。 01.《封神演義.第三五回》:「豈知禍生蕭牆,元旦災來,反了股肱重臣,之不及。」 02.明.沈鯨《雙珠記.第四四齣》:「我爹爹被人誣陷呵,狐媚妄侵,鵰喙交攻,驀地禍生蕭牆。」
離鄉背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到正道,反而被文字的枷鎖所綑綁,無法解脫。因此他鼓勵求道者應該離開故鄉,到外地去求訪得道名師,親身求正道,如此才不會被經典文字所迷惑。後來「離鄉背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離開故鄉,在外地生活。
德行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是一種目的論的倫理學,揭櫫人生以求幸福或至高善為終極的目的,重視人生價值的全面實現或完成,因此他的倫理學也被稱為「幸福論」。這個幸福只有在個人本有能力,本性的潛能都得到全面的開展時,所謂德行,就是個人本有能力的卓越化與良好人際關係的滿全,德行是幸福人生的核心,兒童應該從小就接受道德訓練,對人生的要求作出回應。他認為,只有藉由不斷行善,才能變成有德的人。我們一般談到道德教育,多半是指稱品格教育,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