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7.52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滿腹經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大才槃槃,足智多謀,博學多才,滿腹經籍,學富五車反義:才疏學淺,不學無術,不識一丁,胸無點墨辨似: 綸,音ㄌㄨㄣˊ。絲帶、絲線。不可寫作「論」。
不識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無,唐代白居易出生六七個月時,即能辨別「之」、「無」二字。見《舊唐書.卷一六六.白居易傳》。故後世用以比喻極淺顯易懂的字。不識之無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清.黃景仁〈除夕述懷〉詩:「有兒名一生,廢學增痴憨;曾不識之無,但索梨與柑。」
目不識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參見「不識一丁」條。《警世通言.卷一七.鈍秀才一朝交泰》:「他兩個祖上也曾出仕,都是富厚之家,目不識丁,也頂個讀書的虛名。」《醒世姻緣傳》第一回:「若是那等目不識丁的,村氣射人的,就是王侯貴戚,他也只是外面怕他,心內卻沒半分誠敬。」
扶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間請示神明的方法。將一丁字形木棍架在沙盤上,由兩人扶著架子,依法請神,木棍於沙盤上畫出文字,作為神明的啟示,以顯吉凶。《儒林外史》第一○回:「以及請仙判事,扶乩筆籙,晚生都略知一二。」也作「扶鸞」、「扶箕」。
目不識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不識字或毫無學問。參見「不識一丁」條。明.顧炎武〈與友人論門人書〉:「矧納貰之例行,而目不識字者可為郡邑博士。」
才富八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才高八斗」。見「才高八斗」條。01.宋.王十朋〈和答張徹寄曹夢良〉詩:「君才富八斗,我字識一丁。」 
三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陰陽家相傳以十二支配五行的金木水火,取生、旺、墓三者以合局,稱為「三合」。元.周密《齊東野語.卷四.用事切當》:「一丁扶火德,三合鞏皇基。」
不識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目不識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目不識丁」原作「不識一丁」。據《舊唐書.卷一二九.張延賞列傳》載,唐代時,張弘靖被任命為幽州節度使,掌管幽州地方的軍政。當他前往幽州上任時,當地百姓夾道觀看,看到他乘著轎子走在軍隊之中,大家都非常驚訝。因為當地的將軍都是與士兵一同日曬雨淋,從不坐轎子的,因此對他產生不好的印象。又因幽州為安祿山之亂的發起地,人民向來強悍尚武,張弘靖想改善當地的民風,便毀壞安祿山的墳墓,此舉更引起當地人民的反感。他的兩個從官韋雍、張宗厚行為囂張跋扈,常吃喝玩樂直到深夜,喝醉酒還要大隊人馬護送他們回家,燭火照得整條街通亮。看到不滿意的事就亂罵大叫,還對士兵說:「現在天下...
眼不識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目不識丁」。見「目不識丁」條。01.宋.文天祥〈不睡〉詩:「只因知事翻成惱,未到放心那得眠;眼不識丁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一丁"> 
內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指母喪。唐.楊烱〈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君年十一丁內艱,朋友相哀。」《新五代史.卷五四.雜傳.李琪傳》:「其兄珽,唐末舉進士及第,為監察御史。丁內艱,貧無以葬,乞食而後葬。」也作「內憂」。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