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人。《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一切調上公以下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錢三千六百。」也稱為「一口子」、「一口兒」。
2.眾口同聲。《新唐書.卷一○三.張玄素傳》:「天下翕然,一口頌歌。」
3.一言,指口氣堅定不變。如:「一口咬定」。《文選.左思.魏都賦》:「四海齊鋒,一口所敵。」
4.計算牲畜、物品的單位名詞。如:「一口羊」、「一口鍋」。《三國演義》第四回:「聞司徒有七寶刀一口,願借與操入相府刺殺之。」
5.咬嚼一下,稱為「一口」。
6.形容數量很少。如:「一口飯」、「一口水」。也稱為「一口子」、「一口兒」。
7.滿口。《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只聽他打著一口常州的鄉談道。」
指桑罵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瓶梅詞話.第六二回》俺娘都因為著了那邊五娘一口氣。他那邊貓撾了哥兒手,生生的諕出風來。爹來家那等問著娘,只是不說。落後大娘說了,纔把那貓來摔殺了。他還不承認,拏俺每煞氣!八月裡哥兒死了,他每日那邊指桑樹罵槐樹,百般稱快。俺娘這屋裡,分明聽見,有個不惱的?左右背地裡氣,只是無眼淚!因此這樣暗氣暗惱,纔致了這一場病。
前倨後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倨後恭」原作「前倨後卑」。蘇秦是戰國時的縱橫家,在他剛學成時,到秦國想向秦王求官。他連續上書十次,但都不被採納,只有喪氣的回家。回家後,家人都看不起他。於是他閉門苦讀,想爭一口氣。他找出《太公陰符》一書,反復熟讀,不斷揣摩,每逢困乏想睡之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終於理解書中道理。後來蘇秦又去各國遊說,他主張合縱政策,說服了齊、燕、趙、楚、韓、魏六個國家結為同盟,共同對付秦國,蘇秦因此擔任六國宰相,佩帶六國相印,也讓秦國因此不敢東侵。有一次蘇秦因公經過故鄉洛陽,蘇秦的父母在三十里外的路口迎接他,妻子更不敢正眼看他,嫂嫂也伏地叩拜。蘇秦看了,說:「嫂嫂,你為何從前的態度那麼傲慢,現在卻又那麼...
愚公移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這個消息,就笑著阻止愚公,說:「你真笨啊!你已經那麼老了,時日無多,怎麼可能把山移走呢?」愚公嘆了一口氣,說:「你的想法真是笨啊!我雖然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曾孫,如此世世代代繁衍不息,可以不斷移山。山又不會長高,怎麼可能剷不平呢?」智叟對愚公的反駁無言以對。山神知道了這件事後,非常害怕山真的會被愚公剷平,便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熱忱與毅力感動,便命令大力士夸蛾氏的兩個兒子,把兩座山搬走。於是愚公的心願達成了,從此河南到漢水一帶再也沒有大山阻隔。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愚公移山」,用來比喻努力不懈,終能達成目標;或比喻效率不佳。
夸父逐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還沒追到,自己卻口渴的不得了,拚命的找水喝。他左顧右盼,首先看到附近的黃河、渭水兩條河,就奔了過去,一口氣把兩條河的水全喝光了。可是,這樣還止不了渴。於是,又東張西望了一會兒,發現北邊有一個很大的湖泊,就轉身急切的往北奔去。沒想到跑到半路,體力就不支,當場倒地而死,他手上原本拿著的桃木杖,也掉落在一旁。一段時日後,據說夸父上的脂肪和骨、肉經年累月的浸泡、滋潤著那枝桃木杖,桃木杖後來竟然長成一片桃木林,號稱「鄧林」,據說有數千里寬。 補充(1)相似詞: 班門弄斧、蚍蜉撼樹(2)反異詞:量力而為、妄自菲薄 例句他想在一天內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要麼的簡稱。表示選擇的關係。如:「這件事要就是不做,要就是一口氣將它完成。」
明眸皓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醒世恆言.卷一三.勘皮靴單證二郎神》:「雖然土木形骸,卻也丰神俊雅,明眸皓齒,但少一口氣兒,說出話來。」
安步當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可知貴為一國國王的頭顱還比不上一個賢士墓地裡的樹木呢?」  齊宣王被他弄的啼笑皆非,只得搖搖頭嘆一口氣說:  「好了,君子那裡是可以欺侮和怠慢的呢!現在,我承認自已不及你高貴,請你收我做你的弟子吧,以後你可以一生吃穿不盡,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了。」  顏斶一聽齊宣王要給他封官,連忙辭謝說:  「謝大王的厚愛。我是布衣粗食過慣的人;我覺得安步可以當車,遲食可以當肉,無罪可以當貴,我想我還是回家自食其力好了。」  說著,他向齊宣王拱了拱手,便回頭走了。 解釋 即以步行代替乘車,極言生活之節儉也。 詞意 相似詞:緩步徐行...
如釋重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負擔。比喻責任已盡,身心輕快。[例]聽到祖父病情好轉的消息,他頓時鬆了一口氣,如釋重負。
芒刺在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漢書.卷六八.霍光金日磾傳.霍光》載,漢朝時的霍光,從武帝時即掌有大權,朝廷上上下下對他無不存有敬畏之心。武帝曾孫宣帝剛即位時,霍光陪同乘車前往參拜祖廟。由於對於霍光的畏忌,宣帝一路上,覺得非常地不舒服、不自在,後來改由車騎將軍張安世陪侍,宣帝才終於鬆了一口氣。原文中的「芒刺在背」就是用來比喻因畏忌而極度難過與不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