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0.23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流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出血。《禮記.內則》:「父母怒不說而撻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三國演義》第二九回:「被劍斫入腦袋,七竅流血而死。」
七孔生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耳鼻口都冒出火來。形容十分憤怒。《宦海》第八回:「陸廉訪聽了,袁太守竟教訓起他來,氣得七孔生煙,雙眉倒豎。」也作「七竅生煙」。
王國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莫笑昆明池水淺”,那裏的水並不深,王跳進去,便一頭紮到底。事實上並非溺斃,而是被湖底的淤泥朽草,塞滿七竅,窒息而死。  嗚呼,一代學人,草草一生,就這樣於污泥濁水中逝去,時年五十一歲。從他身上,翻出一紙遺書,上有“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等字樣。有人說,他這個“辱”,為死殉清廷,效忠遜帝;也有人說,他這個“辱”,與他親家羅振玉有些什麼糾葛。但不管什麼緣由,當時及後來,都認為不值得。 評價   作為中國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從事文史哲學數十載,是近代中國最早運用西方哲學、美學、文學觀點和方法剖析評論中國古典...
不通一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竅不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商朝末年,紂王沉溺酒色,設酒池肉林,不理朝政,殺害許多直言進諫的忠臣,導致國勢危在旦夕。紂王的叔父比干,是當時的賢人,他看到紂王如此荒淫無道,十分痛心,便勸諫他力圖振作,遠離酒色,造福天下百姓。紂王不聽,反而以賢人的心七竅皆通的傳說為藉口,要借比干之心來看看,便將比干處以挖心酷刑。孔子針對這段歷史,很感嘆地說:「紂王的心智如果有一竅可通,比干就不會死了。」由此說明,為政者如果心智昏昧不明,便是國家滅亡的主要原因。後來「一竅不通」這句成語,就從《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中所載的孔子的這段話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對某事完全不懂。
不染一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一塵不染」。見「一塵不染」條。01.宋.陳達叟《蔬食譜.雪藕》:「中虛七竅,不染一塵,豈但爽口,自可觀心。」02.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卷四.日報上》:「胸中不染一塵,惟澄觀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偉論。」 
三尸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家稱人體內的三種害蟲。參見「三彭」條。《西遊記》第三三回:「那大聖力軟觔麻,遭逢他這泰山下頂之法,只壓得三尸神咋,七竅噴紅。」《金瓶梅》第七五回:「這春梅不聽便罷,聽了三尸神暴跳,五臟氣沖天。」
九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七竅及排尿口、肛門的合稱。《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五藏不和,則九竅不通。」《西遊記》第一七回:「大抵世間之物,凡有九竅者,皆可以修行成仙。」
膏粱之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富貴人家的子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蓋七竅所發,發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也作「膏粱子弟」。
一隙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竅不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商朝末年,紂王沉溺酒色,設酒池肉林,不理朝政,殺害許多直言進諫的忠臣,導致國勢危在旦夕。紂王的叔父比干,是當時的賢人,他看到紂王如此荒淫無道,十分痛心,便勸諫他力圖振作,遠離酒色,造福天下百姓。紂王不聽,反而以賢人的心七竅皆通的傳說為藉口,要借比干之心來看看,便將比干處以挖心酷刑。孔子針對這段歷史,很感嘆地說:「紂王的心智如果有一竅可通,比干就不會死了。」由此說明,為政者如果心智昏昧不明,便是國家滅亡的主要原因。後來「一竅不通」這句成語,就從《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中所載的孔子的這段話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對某事完全不懂。
七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體七竅的元氣。《宋史.卷四六二.方技傳下.王仔昔傳》:「始學儒,自言遇許遜,得大洞、隱書豁落七元之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