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9.71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嘗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試一試、試驗。《孟子.梁惠王上》:「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宋.蘇軾《東坡志林》卷一:「此公以其嘗試者告人,故尤有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靈活、不敏捷。如:「遲鈍」。《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
旗鼓相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卷三.陳寶祠》:「予以杜郎入贅,勝負螟蛉,不意開罪封甥,禍不旋踵,……(氜聞之曰):『氜雖不敏,願與旗鼓相當,必不貽大人戚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等級、品級。《論語.八佾》:「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南朝梁.皇侃.疏:「科,品也。」唐.柳宗元〈上大理崔大卿應制舉不敏啟〉:「古之知己者,不待來求而後施德者也。然則亟來而求者,誠下科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柔弱。如:「優柔寡斷」。《管子.小匡》:「人君唯優與不敏為不可。」
慨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情緒激動、高昂。漢.李陵〈重報蘇武書〉:「慰誨懃懃,有踰骨肉。陵雖不敏,能不慨然。」《三國演義》第五回:「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統,封泰山,而余不得從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司馬遷則回答道:「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可知司馬遷乃秉承父親的遺志完成史著。而《史記》以「封禪書」為其八書之一,即見其秉先父之意。 司馬遷想繼承《春秋》精神。司馬遷在-{zh-hans:《太史公自序》; zh-hant:〈太史公自序〉;}-說:「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經|詩》、《尚書|書》、《儀禮|禮》、《樂經|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
包比(J._Bowlby)的依附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對待陌生人和母親是一樣的。不管誰在這個環境,也沒有太多的憤怒。逃避型小孩的母親通常是沒耐心、對嬰兒不敏感或表現出負面的反應、並拒絕身體接觸等反應。逃避依附的嬰兒表現出退縮、孤立、對學習沒興趣、缺乏動機。也不易交朋友。 紊亂型(Disorganized attachment)此類型的小孩沒有固定連貫的反應方式。會依據環境的回應來表現抵抗或迴避。小孩經歷過受驚嚇的照顧者或令人害怕的照顧者。因為人際互動是不穩定的,所以導致孩子無法有一致性的反應。面對照顧者,一般的孩子看到照顧者所理解的自我,如同一面完整的鏡子,而混亂型依附的...
陌生情境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時也無特別反應。單獨獨處時會焦慮,但容易被人安撫,不論這個人是不是母親。其母親通常是沒耐心、對嬰兒不敏感、對嬰兒表達出負面的情緒、並拒絕身體接觸等反應。4.不安全的依附─錯亂型(Insecure attachment─disorganized/disoriented)不屬安士渥斯的依附分類,是後人重複安士渥斯的研究新歸納出的依附類型,為最不安全依附的表現。母親在身邊時,幼兒對於要接近還是逃避母親顯得茫然,與母親重聚時,出現發愣的情形,母親拉他時,他可能先靠過去一會兒又突然離去。此依附類型在部分受虐兒身上可見。 綜合觀點...
俯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低頭。《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遷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弗敢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