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樂不思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蜀漢亡國後,後主劉禪被挾持到魏都洛陽。劉禪非但不知亡國恨,反而每天只知吃喝玩樂。據《漢晉春秋》載,有一天司馬昭設宴招待劉禪,並故意派人演出蜀國的歌舞雜耍,劉禪的隨從看到家鄉戲,就想到亡國的羞辱和哀痛,都不禁傷心流淚,而劉禪卻依然嘻笑自若。司馬昭看了之後就對旁人說:「這個人竟然無情到這個地步!即使諸葛亮沒有死,也沒有辦法長久扶持這樣的人。」幾天後,司馬昭問劉禪:「你會不會想念故鄉呢?」劉禪回答說:「我在這裡很快樂,不會想念故鄉。」後來郤正跟劉禪說:「陛下怎麼能說不想念故鄉呢?如果司馬昭再問,你就哭著說:『先人陵墓,遠在蜀地,沒有一天不想念。』」之後司馬昭果然又問劉禪還想不想蜀國,劉禪便照著郤...
孑然一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形單影隻,形影相弔,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反義:五世同堂辨似: 孑,音ㄐ|ㄝˊ。孤獨的意思。不可寫作「子」。 「孑然一身」及「孤苦伶仃」都可用來形容孤獨而沒有依靠。 「孑然一身」純指孤單;「孤苦伶仃」不僅有孤單,且另有困苦之義。 孑然一身 孤苦伶仃 辨似例句 ○ ㄨ 他雖在這次劫難中得以倖存,但想到自己的~,不禁對未來感到茫然。 ㄨ ○ ~的獨居老人,特別需要社會大眾的關懷。
吳牛喘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見武帝,看見宮裡的窗戶是透明的琉璃(用礦石為原料製成的物體,略透明,有色澤)做成的,好像很不堅固,不禁發起抖來,臉色變得很蒼白。武帝覺得奇怪,就問他原因。滿奮照實回答。武帝一聽,便笑著說:「琉璃窗根本是密不透風的。」滿奮覺得很不好意思,便也笑著說:「我像吳牛一樣,只要見到了月亮就會氣喘吁吁。」 補充(1)相似詞:蜀犬吠日、遼東白豕、越犬吠雪、少見多怪、臨事而懼、見識淺短、草木皆兵、風聲鶴唳(2)相反詞:習以為常、不足為奇、家常便飯、司空見慣、數見不鮮、多如牛毛 實例凡事要處變不驚,沉著應付,切莫像「吳牛喘月」一樣,驚懼...
吳下阿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駐守的營區去巡視。魯肅本來有點輕視呂蒙,結果經過一番談論之後,自己反倒顯得見識不如呂蒙。這時候,魯肅不禁用手拍著呂蒙的背,讚賞著說:「我原本以為老弟只會帶兵打仗,今天一談,方才知道老弟學識英博,已非當日那個粗漢子吳下阿蒙了!」呂蒙一聽,立即說:「這就叫士別三日,應該刮目相待了!」後來「吳下阿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摘錄出來,比喻學識淺陋的人。
潸然淚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傷心落淚。如:「看著銀幕上訣別的場面,她不禁潸然淚下。」
奇貨可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到了趙國都城邯鄲時,聽說秦昭王的孫子子楚,被派到趙國做人質,生活過得十分窮困。見到了子楚後,呂不韋不禁自言自語地說:「子楚像一塊稀奇貨物,可囤居以伺高價賣出。」於是向子楚表示,要幫助他光大門庭。後來呂不韋極力攏絡秦國太子安國君及其寵妾華陽夫人。因華陽無子,便說服華陽夫人收子楚為義子,請呂不韋來輔助安國君,並成功說服秦昭王立子楚為太子。最後,子楚繼承皇位為莊襄王,便任呂不韋為相,並封為文信侯。 實例(1)颱風過後,蔬菜正是「奇貨可居」,身價大漲。(2)他見她家財大勢大,心想「奇貨可居」,於是便展開熱烈的追求。(3)土地具...
貽笑大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貽笑大方」原作「見笑大方」。這句成語的意思是指被識見廣博或精通此道的內行人所譏笑。典源出自《莊子.秋水》。秋天洪水暴漲,許多小河,都帶著豐沛水量,匯聚到黃河。黃河變得非常寬廣,隔水相望,兩岸的牛馬都看不清楚。黃河的水神河伯,看著自己盛大的水流,不禁沾沾自喜,認為天底下最壯美的,全都在這兒了。他興奮地順著水流向東行,一直到了北海。河伯向東邊望去,只見白浪濤天,茫茫一片,看不到水的盡頭。這時河伯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渺小,心裡覺得十分慚愧。他對著海神感嘆地說:「俗話說:『有些人實在沒什麼學問,卻自以為聽到的大道理很多,沒有人能比得上。』現在的我大概就是這樣子的。曾經聽說有人小看孔子的學識,輕視伯夷的義...
流連忘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依依不捨,樂不思蜀,樂而忘返,戀戀不捨反義:心去難留辨似: 「流連忘返」及「樂而忘返」都有捨不得離開的意思。 「流連忘返」側重於因留戀;「樂而忘返」側重於因歡樂。 流連忘返 樂而忘返 辨似例句 ○ ㄨ 今日舊地重遊,不禁讓人沉溺於往事,~。 ㄨ ○ 這裡實在太好玩,難怪我們會~。
望洋興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洋興嘆」本指看到海洋之大而仰視發出驚嘆。典源出自於《莊子.秋水》。秋天洪水暴漲,許多小河,都帶著豐沛水量,匯聚到黃河。黃河變得非常寬廣,隔水相望,兩岸的牛馬都看不清楚。黃河的水神河伯,看著自己盛大的水流,不禁沾沾自喜,認為天底下最壯美的,全都在這兒了。他興奮地順著水流向東而行,一直到了北海。河伯向東邊望去,只見白浪濤天,茫茫一片,看不到水的盡頭。這時河伯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渺小,心裡覺得十分慚愧。他仰著頭嘆息說:「我本來以為自己很了不起,現在看到大海這麼寬廣無盡,才知道自己真是井底之蛙,眼光實在是太狹小了!」後來,「望洋興嘆」這句成語就從「望洋向若而嘆」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力量不夠而感到無可奈...
司空見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司空見慣」這句成語,與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有關。劉禹錫和柳宗元是好友,兩人都因宰相王叔文的牽連被貶官。之後,劉禹錫的仕途就相當的乖舛,屢經波折後,好不容易才在唐文宗太和二年回到朝廷擔任主客郎中的官。「司空見慣」的故事,大概就發生在這個時候。當時京城有位曾經擔任過司空的李紳,也喜愛詩歌,因為久仰劉禹錫的才名,所以特別在自家擺設盛宴款待他。席中,還安排一位年輕貌美的歌妓表演。劉禹錫看到李紳隨手一擺,就是這麼盛大的場面,想必早已見慣了,不禁為自己乖舛遭遇,感到非常悲傷。劉氏曾經在江南擔任過刺史,所以詩中自稱為「江南刺史」。後來從這段故事摘出「司空見慣」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經常常看到,不足為奇的意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