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90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講述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差:師生互動性低,也無法透過團體討論來達成學習。3.被動學習:學生處於被動學習。4.注意力分散:枯燥乏味無變化,使得學習情境不易塑造。5.學習效果差:成員只能用考試得知學習成果。6.忽視個別差異:齊頭式教法易忽略學生的個別差異。7.最容易對老師的喉嚨造成損傷的教學方法。(張世忠,1999)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講述法英文關鍵字:didactic instruction 參考資料註1.王財印、吳百祿、周新富著(2009,二版)。教學原理(頁137~152)。臺北市:心理。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
枯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單調、無興趣。如:「不夠生動的演講總讓人感到枯燥乏味。」
有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枯燥、乏味
進步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進步主義者通常宣告下列幾點是他們所一致譴責的:(1) 權威性的教師;(2) 極端信賴教科書或古板乏味的教學方法;(3) 對知識和事實資料加以死記的那種被動學習;(4) 在教育的四周築建了重重阻隔,企圖將教育孤立於現實之外;(5) 使用威嚇或肉體懲罰作為訓練的方式。[註2] 備註[註1]George R.Knight著,簡成熙 譯(2011)。教育哲學導論,頁114。五南。[註2]George R.Knight著,簡成熙 譯(2011)。教育哲學導論,頁116。五南。
老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誠實。如:「老實說,這篇文章十分枯燥乏味。」
林世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大多是詩)。  創作一定會碰到瓶頸,例如眼高手低、靈感半途失靈、故事卡住了,找不到解決方法、越寫越乏味等。我寫作的最大瓶頸是──靈感與成品之間的落差太大。一是量的落差,靈感點子越想越多,寫作速度卻跟不上,老在追寫舊東西(邀稿例外)。二是質的落差,有些故事寫出來沒有它在我腦海中那麼美,顯然文字還不夠好。有時,我想我最大的瓶頸可能是一個壞習慣:喜歡創作(想點子),但不喜歡寫作(一個字一個字的乖乖去寫)。(取自童書新樂園〈兒童文學作家林世仁分享創作心情〉,2008年8月21日)
活色生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枯燥乏味
江淹夢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江郎才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江郎才盡」這句成語出自於南朝梁大詩人江淹的故事。江淹雖然從小家境貧寒,卻極為好學,年少時就能寫出很好的詩和文章,在文壇上享有盛名,大家都稱他為「江郎」。但到了晚年的時候,江淹在文學上的表現大不如前,文筆變得平淡乏味,毫無特色。傳說在他辭退宣城郡守後,有一夜在冶亭獨睡時,夢見一個美男子,自稱是東晉時的著名文人郭璞。他對江淹說:「我有一枝筆放在你那兒已經很多年,現在應該還給我了。」江淹伸手到懷裡一探,果然找到一枝五色的彩筆,他便將這枝筆交還郭璞。從此以後,江淹便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好的詩句。當時大家便都傳言「江淹才盡」,也就是說江淹的文才已經用盡了。後...
江郎才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江郎才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江郎才盡」這句成語出自於南朝梁大詩人江淹的故事。江淹雖然從小家境貧寒,卻極為好學,年少時就能寫出很好的詩和文章,在文壇上享有盛名,大家都稱他為「江郎」。但到了晚年的時候,江淹在文學上的表現大不如前,文筆變得平淡乏味,毫無特色。傳說在他辭退宣城郡守後,有一夜在冶亭獨睡時,夢見一個美男子,自稱是東晉時的著名文人郭璞。他對江淹說:「我有一枝筆放在你那兒已經很多年,現在應該還給我了。」江淹伸手到懷裡一探,果然找到一枝五色的彩筆,他便將這枝筆交還郭璞。從此以後,江淹便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好的詩句。當時大家便都傳言「江淹才盡」,也就是說江淹的文才已經用盡了。後...
才盡江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江郎才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江郎才盡」這句成語出自於南朝梁大詩人江淹的故事。江淹雖然從小家境貧寒,卻極為好學,年少時就能寫出很好的詩和文章,在文壇上享有盛名,大家都稱他為「江郎」。但到了晚年的時候,江淹在文學上的表現大不如前,文筆變得平淡乏味,毫無特色。傳說在他辭退宣城郡守後,有一夜在冶亭獨睡時,夢見一個美男子,自稱是東晉時的著名文人郭璞。他對江淹說:「我有一枝筆放在你那兒已經很多年,現在應該還給我了。」江淹伸手到懷裡一探,果然找到一枝五色的彩筆,他便將這枝筆交還郭璞。從此以後,江淹便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好的詩句。當時大家便都傳言「江淹才盡」,也就是說江淹的文才已經用盡了。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