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18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暴殄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朝末年,紂王帝辛對內統治手段殘暴,對外連年征戰用兵,導致商朝政治腐敗、社會動蕩。而當時商的西方屬國周,在位者為武王姬發,他任用賢士呂尚、周公等,國勢非常強盛,於是起兵伐紂。《書經.武成》篇記載了武王在征討商紂前,祭告天地的一段話,他說:「我周王姬發將征伐商,因為今日的商君紂暴虐無道,任意蹧蹋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又殘害苛虐百姓。不但使自己成為逃亡罪犯的頭領,更使商朝城邑成了罪犯集中躲藏的巢窟。我獲得了志士仁人的協助,所以敢敬奉天意,前去遏制禍亂。」最後商周決戰於牧野,紂王慘敗,自焚而死,商朝滅亡。《書經》原文中的「暴殄天物」,原指紂王任意糟蹋自然界的生物,後來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糟蹋物力,不...
揠苗助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公孫丑上》 宋1>人有閔其苗之不長2>而揠3>之者,芒芒然4>歸,謂其人曰:『今日病5>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6>而往視之,苗則槁7>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78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9>無益,而又害之。 〔注解〕(1) 宋:戰國時國名。周朝分封殷遺族微子啟之地,約位於今河南省商邱縣南,後為齊所滅。(2) 閔其苗之不長:擔心所種的苗長不高。閔,音ㄇ|ㄣˇ,擔心、憂心。(3) 揠:音|ㄚˋ,拔。(4) 芒芒然:疲倦的樣子。(5) 病:疲倦。(6) 趨:快步走。(7) 槁:音ㄍㄠˇ,乾枯。(8) 舍:通「捨」,放棄。(9) 非徒:不但。
兔死狗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兔子死盡,用來捕兔的獵狗失去了作用,故而烹食之。語本《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狡兔死,走狗烹。」比喻事成之後,出過力的人即遭到殺戮或見棄的命運。多指統治者殺戮功臣而言。《西遊記》第二七回:「今日昧著惺惺使糊塗,只教我回去:這纔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罷!』」明.張景《飛丸記》第三三齣:「還有一等兔死狗烹,銜冤齎志。如漢代韓、彭,宋朝張、岳,後來成什麼結果。」也作「兔盡狗烹」。
捉襟見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條。 01.明.徐光啟《徐光啟集.卷一.論說策議.處置宗祿查核邊餉議》:「屯政修而軍食足,量加以今日之年例,可使無掣衿露肘之患,則邊富矣。」 02.《醒世姻緣傳.第二六回》:「裁縫做件衣服,……真是掣衿露肘,頭一水穿將出去,已是綁在身上的一般;若說還復出洗,這是不消指望的了。」 參考詞語︰掣襟肘見注音︰ㄔㄜˋ ㄐ|ㄣ ㄓㄡˇ ㄒ|ㄢˋ漢語拼音︰chè jīn zhǒu xiàn釋義︰掣,牽動。「掣襟肘見」猶「捉襟見肘」。見「捉襟見肘」條。 01.《明史.卷二二○.劉應節列傳》:「徵兵如弈棋,請餉如乞糴,操練如摶沙,教戰如談虎。邊長兵寡,掣襟肘見。」 參考詞語︰襟捉肘露注音︰ㄐ|ㄣ ㄓㄨ...
破釜沉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兒女英雄傳》第三○回:「我的意思,正要借今日這席酒,你我看事作事,索性『破釜沉舟』痛下一番鍼砭,你道如何?」
邂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事先約定而偶然相遇。《三國演義》第三七回:「備久聞二公大名,幸得邂逅。」《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只道聞名不能見面,何圖今日邂逅高賢!」也作「解后」、「邂遘」。
相形見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相比較之下顯得不如對方。《歧路燈》第一四回:「又見婁樸,同窗共硯,今日相形見絀。」
鷸蚌相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爭執不休,誰也不肯讓誰。有一個漁夫經過,就毫不費力地把牠們一起給抓住了。」蘇代接著說道︰「大王啊,今日趙國攻打燕國,燕國必然全力抵抗,兩方僵持不下,我怕在一旁的秦國就是那個漁夫,會趁機消滅趙、燕兩國啊!」趙惠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取消攻打燕國的計畫。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鷸蚌相爭」,比喻雙方爭執不相讓必會造成兩敗俱傷,而讓第三者獲得利益。
韋編三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 jué釋義︰猶「韋編三絕」。見「韋編三絕」條。 01.宋.陸游〈五月十一日夜坐達旦〉詩:「讀經今日韋編絕,作賦當時鐵硯穿。」 參考詞語︰韋編屢絕注音︰ㄨㄟˊ ㄅ|ㄢ ㄌㄩˇ ㄐㄩㄝˊ漢語拼音︰wéi biān lǚ jué釋義︰猶「韋編三絕」。見「韋編三絕」條。 01.宋.陸游〈寒夜讀書〉詩其二:「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鈔那計年?」 參考詞語︰韋三絕注音︰ㄨㄟˊ ㄙㄢ ㄐㄩㄝˊ漢語拼音︰wéi sān jué釋義︰即「韋編三絕」。見「韋編三絕」條。 01.元.羅蒙正〈懷馬教授〉詩二首之一:「陳編落落韋三絕,浮世茫茫海九環。」 參考詞語︰絕韋編注音︰ㄐㄩㄝˊ ㄨㄟˊ ㄅ|ㄢ漢語拼音︰j...
毛遂自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5>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6>,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 〔注解〕 (1) 毛遂:戰國時趙國人,生卒年不詳。為平原君門下食客,初無表現,後自薦隨平原君至楚,與楚王定約立功。 (2)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兒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當時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3) 合從:戰國時蘇秦倡導聯合楚、齊、燕、韓、趙、魏六國,共同抵抗秦國的政策。因六國地處南北,故名「合從」。從,音ㄗㄨㄥ。 (4)...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