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4.71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絕無僅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絕無僅有」意思是只此一個,絕無其他。宋代文人蘇軾曾上書給神宗皇帝,陳述自己的意見,希望神宗能廣結人心、固守法紀。文章一開始先說自己日前因上書表達買燈一事的意見,而冒犯皇上,自知罪不可赦,在家聽候發落。原本以為會被處以極刑,沒想到事情就此平息。因此非常感激皇上的恩德與善解,了解皇上是個願意改過、從善如流的人,這種美德是堯舜禹湯等古代聖王所力行不輟的,秦漢以降任何皇帝都無法做到,因此皇上可說是千年來唯一能追隨古代聖王的賢君,是絕無僅有的。後來「絕無僅有」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極為稀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置物於通風處,以降低熱度。如:「把茶涼一下。」《新唐書.卷四六.百官志一》:「凡戎器,色別而異處,以衛尉幕士暴涼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對主人祝福的言詞。如:「嘏辭」。《禮記.禮運》:「脩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祭祀時所用的香酒,由鬱金香釀秬黍而成。《說文解字.鬯部》:「鬯,以秬釀鬱艸,芬芳攸服,以降神也。」
交換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反對功能學派的基礎上,其來由便是質疑自早期社會學者 Comte,Spencer,Durkheim 以降至功能論的出現,其中不斷強調的社會體系的秩序以及社會變遷是否過於虛無;交換論派的學者認為,既然工業革命的重心是經濟,那以商業、經濟行為來探討人類日常生活是合理且可行的。交換理論也被認為較適用於人類學研究初民社會中,人類的交換行為;而行為心理學則被視為影響社會交換理論較深的一派理論,其理論強調人類行為可因環境的改變,而隨之改變,重點在於個人的動機才是真正決定個人行為的主要因素;三則是經濟學也同樣被認為是交換理論中,人類如...
關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致祭。明朝,官方崇信的武神為中國的北方真武上帝,甚至以真武上帝的顯靈事蹟,代表明成祖即位的合法性。清以降,供奉關羽的廟宇不僅遍佈中國內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朝鮮半島乃至海外。今日僅在老北京城裡,就有一百多座專供關公或兼供關公的廟宇。因為關羽不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時又受到道教、佛家的膜拜,所以關羽是橫貫儒家、佛家、道教三大中國教派的神祇。但其中以儒家的關羽體現更多關羽的本色。隨著關羽地位變得顯赫,關羽更被尊稱為「武王」、「武聖人」,與孔子並肩而立,合稱「文武二聖」。也正因為關羽如此顯赫,除了軍人、武師奉他為行業神崇拜外,...
掇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採取。《宋史.卷三一九.歐陽脩傳》:「周、漢以降金石遺文,斷編殘簡,一切掇拾,研稽異同,立說於左,的的可表證,謂之《集古錄》。」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煉丹,正如同余先生在自己的作品中紀錄了自己對文學的價值看法。 與中國現代民歌的關係 1970年代以降,台灣經歷中美斷交、退出聯合國,國際地位日漸低落。青年學子不知道自己在社會上的定位在何方,終日混混噩噩,對西方(尤其是美國)所引入的資訊,不經篩選消化就全盤接受,音樂這個領域也是如此。余光中在美國的期間,正逢搖滾樂流行之時。這種異國詩樂,有別於他所堅持的中國傳統詩文之美,是一種嶄新的體驗:「這次來美,發現還有一項同好:搖滾樂。看到異國披髮朗吟的詩人,一揮手,一投足,一啟唇之間,欣然而聆者數以萬計,乃感到自己的現代詩太冷...
現代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的認定是,自文藝復興以人為本的思維開始,直到今日都稱為現代;若更狹義的學界定義則是自十七、十八世紀以降,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美國獨立、法國大革命等..,所帶來諸多的自由解放的思維、生產模式的遽變,最終形構而成當今錯綜複雜的社會,即稱為「現代社會」或具有「現代性」。(註1) 特徵而社會學基本認為現代社會,可概略分為受到下列五點所影響、結構。一、 民族國家民族國家在美、法獨立後逐漸成為主要的政府形態,民主政治、民族國家、自由主義的發展下,國家的治理也脫離中世紀以來政教合一的舊慣,而全面滲透進入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二、 資...
乾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下令編纂《四庫全書》,歷時9年成書,是當時世界上最為龐大的百科全書。自晚年以降乾隆逐漸好大喜功,不但大興土木,又六下江南,耗用國家人力物力,整個清王朝亦在乾隆末期由盛轉衰。而乾隆的寵臣,既為後人所熟知的貪官和珅,在嘉慶四年正月初八,嘉慶帝下諭宣佈將其革職,下獄問罪之後,抄沒的家產相當於當時清王朝國庫十年收入,是中國歷史上有史可考的第一巨貪。乾隆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傳位予十五子顒琰,自稱太上皇,至嘉慶四年駕崩(1799年)。 乾隆與清朝版圖雍正時,西藏與青海已正式納入版圖,乾隆時又平定西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