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64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惴惴不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恐懼耽憂而心神不定。《隋唐演義》第七二回:「中宗在均州聞之,心中惴惴不安,仰天而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撮口吹出聲音,或發出悠長高昂的聲響。[例]呼嘯、仰天長嘯
以管窺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秋水》公子牟隱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獨不聞夫埳井之蛙乎?……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猶欲觀於莊子之言,是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與?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1>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2>用管闚天,用錐指地3>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規規然:識見淺短拘泥的樣子。 (2) 直:只、不過。 (3) 用錐指地:用錐子測量大地。錐,用...
無可奈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2>偏袒扼腕3>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4>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5>。太子6>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撫、扶。《史記.卷六九.蘇秦傳》:「於是韓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劍仰天太息。」
駭人聽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答詹帥書〉其三:「浙中近年怪論百出,駭人聞聽,壞人心術。」 02.《豆棚閑話.第五則》:「忽一日仰天而嘆,說出一句駭人聞聽之言,道人生天地間,上不做玉皇大帝,下情愿做卑田乞兒,若做個世上不沉不浮,可有可無之人,有何用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呼出長氣,以發抒心中的憂悶感傷。如:「哀嘆」、「感嘆」、「仰天長嘆」、「嘆息」。《詩經.王風.中谷有蓷》:「有女仳離,󺟑其嘆矣!󺟑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
張口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莊子.秋水》公孫龍問於魏牟曰:「龍少學先王之道,長而明仁義之行;合同異,離堅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窮眾口之辯;吾自以為至達已。今吾聞莊子之言,汒焉異之。不知論之不及與,知之弗若與?今吾无所開吾喙,敢問其方。」公子牟隱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獨不聞夫埳井之蛙乎?……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猶欲觀於莊子之言,是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與?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
王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中也有作者的感慨。當此之時,對友人任何安慰的語言都顯得那麼拙笨與多餘,惟有悵望天上自由舒捲的白雲而仰天長嘆了。這無言之言,遠勝萬語千言,而這種比興寄託的手法,深得詩中三昧,並蘊含了不盡之餘昧。            鍾惺在【唐詩歸】中評這兩句詩說:「感慨寄託,盡此十字,蘊藉不覺,深味之,知右丞非一意清寂,無心用世之人。」。《鹿柴》(輞川集第五首)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山中闃寂無人,祇是偶爾聽到一陣人語的聲響,相反...
咬牙切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金瓶梅詞話》第九回:「來到下處,放了鄆哥歸家,不覺仰天長歎一聲,咬牙切齒,口中罵淫婦不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