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望洋興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仰天長嘆、無能為力、無可奈何
莫可奈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2>偏袒扼腕3>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4>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5>。太子6>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
為之奈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2>偏袒扼腕3>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4>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5>。太子6>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
砥柱中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中流砥柱」之典源,提供參考。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1>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因請公使人少餽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公孫接仰天而歎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計吾功者,不受桃,是無勇也。士眾而桃寡,何不計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特猏,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2>于河,黿3>銜左驂4>,以入砥柱之中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
天雨粟,馬生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戰國時燕太子丹質於秦而要求回國,秦王不准,說:「除非天落下粟來,馬生出角來。」太子丹仰天長歎,居然上天落下粟來,馬也長了角,秦王只好放他走。《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荊軻傳.太史公曰》:「世言荊軻,其稱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馬生角』也,太過。」後用以比喻極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寢苫枕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睡在草墊上,以土塊為枕。古時居父母喪的禮節。《儀禮.既夕禮》:「居倚廬,寢苫枕塊。」唐.劉禹錫〈史公神道碑〉:「迎柩於路,仰天長號,因葬於洛陽之北邙山,冀國夫人祔焉,寢苫枕塊,以所仇同天為大酷。」也作「寢苫枕草」。
死灰槁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槁木死灰」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机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1>乎﹖形固可使如槁木2>,而心固3>可使如死灰4>乎?今之隱机者,非昔之隱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 〔注解〕 (1) 居:猶「故」。何居乎,猶「何故乎」。 (2) 槁木:乾枯的木頭。槁,音ㄍㄠˇ。 (3) 固:堅定。 (4) 死灰: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比喻頹喪或枯寂。
泣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非常的悲慟。《禮記.檀弓上》:「高子皋之執親之喪也,泣血三年。」《文選.李陵.答蘇武書》:「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興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嘆。[例]想到事業上種種不順遂,他不免仰天興嘆。
如之奈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2>偏袒扼腕3>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4>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5>。太子6>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