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087 ms
共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頭頭是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為禪宗語,指道無所不在。《續傳燈錄.卷二六.慧力洞源禪師》:「佛祖不立,雨落街頭自溼,凡聖何依,晴乾自是無泥。方知頭頭皆是道,法法本圓成。」後遂用以形容言行清楚明白、有條理。《西湖佳話.靈隱詩跡》:「老師父既出口便成,想胸中定然頭頭是道。」
|
自欺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時,禪宗出現了一派禪者,他們打著禪宗「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名號,卻不講經教、不從師訓,以為是脫去文字的束縛來說禪,其實所談論的都只是些淺薄無根的空話,卻自認為繼承了禪宗的正統。宋代僧人惠洪十分不滿這一派禪者的作法,他在所著《石門文字禪》中認為他們讓「佛祖之微言,宗師之規範,掃地而盡也」。禪宗本不立文字,惠洪卻用文字說禪,正是對此種現象的一種反省。在書中列有「題古塔主兩種自己」一節,惠洪藉六祖和永嘉玄覺禪師之口,說明佛法本來不能用任何事物來加以比喻,因為所有存在的事物均無實體,只是空,根本無法描述。所謂的「兩種自己」,就是落入了形體的對立之中,不合於禪宗的主旨。這些人被自己侷限的想法所蒙蔽...
|
聚沙成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沙成塔」原作「聚沙為塔」。《妙法蓮華經》中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告誡弟子要成佛道,其實不一定要做大功德,累積小小善事也能成道。例如佛滅度後,要建塔供養其舍利子,但塔可以有很多種形式,可以用昂貴的金銀玻璃、瑪瑙琉璃,也可以用石頭香木、磚瓦泥土,甚至小孩子玩遊戲,堆積泥沙成佛塔,也可以成就功德。佛經中「聚沙為佛塔」原是指小孩玩沙堆塔的遊戲,後來「聚沙成塔」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積少成多。
|
想入非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入非非」為佛經「非想非非想處」的省略,指佛教禪修者修習到「非想非非想處」的境界。《大佛頂首楞嚴經》中,佛祖說明了禪修的幾個境界。在這個「非想非非想處」的境界中,修禪者已能拋棄了原有的思想,感覺世俗的一切及自己的身心俱已消失,是禪修的至高境界,當是指思考能力已達超玄脫俗的意思。但後世使用此成語者,因不明「非非」的真義,整個成語轉變為形容脫離現實的想像或念頭。
|
供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供品祭祀祖先或神佛。[例]以香花、明燈來供養佛祖是常見的民間習俗。
|
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梵語hūm的音譯。為佛教咒語中常見的聲符。元.張昱〈輦下曲〉:「守內番僧日念吽,御廚酒肉按時供。」《西遊記》第七回:「(佛祖)袖中只取出一張帖子,上有六個金字:『唵嘛呢叭咪吽。』遞與阿儺,叫貼在那山頂上。」
|
天翻地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猶「天翻地覆」。見「天翻地覆」條。
01.《西遊記.第五三回》:「著老孫翻天覆地,請天兵水火與佛祖丹砂,盡被他使一個白森森的圈子套去。」
02.《紅樓夢.第一○五回》:「那時一屋子人拉那個扯那個,正鬧得翻天覆地。」 參考詞語︰翻天攪地注音︰ㄈㄢ ㄊ|ㄢ ㄐ|ㄠˇ ㄉ|ˋ漢語拼音︰fān tiān jiǎo dì釋義︰猶「天翻地覆」。見「天翻地覆」條。
01.《西湖二集.卷四》:「從來道:『寧養頑子,莫養呆子』。那頑子翻天攪地,目下雖奊 ,日後定有升騰的日子。」
|
自作自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作自受」就是自己做的事情,由自己來承擔後果。在《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四.目連緣起》中即見此語。目連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佛經裡曾記載他入地獄營救母親的故事。目連的母親生前家境富裕,每天殺豬宰羊,餐餐豐盛,又從不行善,對待出家人的態度惡劣。但是目連卻是個相當有愛心的人,常救困濟貧,行善布施。有一天,他要遠行去作生意,臨行前勸告母親要多做好事。但目連一出門,她就恢復原樣,依然故我。幾天後,聽說目連要回來,才趕緊擺出供桌做樣子。目連回來後,聽到街坊鄰居講述母親的惡狀,便向母親問個明白。母親一聽非常生氣的說:「我是你母親,你居然不相信我,反而聽信別人的閒言閒語。我現在發誓,如果我沒有行善的話...
|
翻天覆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巨大的變化。《西遊記》第五三回:「著老孫翻天覆地,請天兵水火與佛祖丹砂,盡被他使一個白森森的圈子套去。」也作「番天覆地」、「覆地翻天」。
|
香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擺放香爐、燭臺、神像、牌位的長桌,比一般八仙桌為高。[例]每天清晨,奶奶都會在香案上擺幾朵玉蘭花來供奉佛祖。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