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3.98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裝腔作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裝腔作勢」,原作「粧模作勢」。粧,妝的俗字。「腔」,指的是說話的腔調。「勢」,指表現出的姿態。整個詞語的意思是說腔調與姿態都是刻意做作出來。元人蕭德祥的雜劇《殺狗勸夫》第四折云:「你枉做個頂天立地的男兒,教那廝越粧模越作勢,盡場兒調刺。」意思是說:「虧你是個光明磊落的好漢,竟讓那個小人如此故作姿態,若有其事地胡說八道,顛倒是非!」戲文中的「那廝」是指柳胡,他懷疑孫家兄弟殺了人,故意大聲嚷嚷著要告官,目的是希望他們花錢消災,而他可以從中獲利。由於自以為捉住了孫家兄弟的把柄,所以柳胡氣焰囂張,「粧模作勢」地故意擺出高姿態以恫嚇對方。後來「裝腔作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故意裝出某種腔調...
類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舉例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如果學生已學會了上數學課時,應該坐在座位上細心做作業,那麼,他們在自然科學課時,行為是否也同樣有所改善呢?如果學生能夠計算7個蘋果減去3個蘋果,他們是否也能夠算出7個橘子減去3個橘子是多少?如果學生能誰釋莎士比亞的象徵主義,他們是否也能夠解釋非洲民間故事的象徵主義?這些都是類化的問題,亦即,在某情境下習得的行為能否遷移到其他情境的問題。老師不能將類化視為理所當然或自然會發生的事情。 舉例通常,班級經營方案在某情境下成功了,並不能保證學生在其他情境下其行為也會自動改善...
行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去興趣),並要小心強化物不要成了下一個需要改變的行為目標(例如使用喜愛的香雞排作強化物,改變了自己做作業拖沓的習儀,卻發現後來體重增加太多,要減肥了)。行為改變技術的另一形態是可以和當事人擬定一契約,由當事人自己去執行、評價、也作記錄,然後由咨詢師與當事人一起討論進行的情形、遭遇的困難,與思考解決的方式,這也叫做“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方案。  5、模仿與預演(imitation and rehearsal)  觀察、模仿可以說是最簡單的學習方式,咨詢師的示範、或是典範人物的演出、甚至是利用錄像帶...
天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心地純真,性情直率,沒有做作和虛偽。唐.杜甫〈寄李白〉詩:「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造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做作
欺世盜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沽名釣譽,惑世盜名,盜名竊譽辨似: 「欺世盜名」及「沽名釣譽」都有用手段謀取讚譽、名聲的意思。 「欺世盜名」側重於用不正當的手段騙取好的名聲;「沽名釣譽」側重於行為做作,刻意謀取好的名聲。 欺世盜名 沽名釣譽 辨似例句 ○ ㄨ 一直到這幅真品畫作出土,眾人才知道這幅贗品的主人~。 ㄨ ○ 這種假善人專喜施予小惠,做些~的事,籠絡人心。
裝模作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意做作,不是出於自然的表現。《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五回:「才知道他是個色厲內荏之流;外面雖是雷厲風行,裝模作樣;其實說到他的內情,只要有錢送給他,便萬事全休的了。」
自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局促、牽強、勉強、做作、拘束、彆扭、造作
虛情假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虛偽做作,而無真實的情意。《西遊記》第三○回:「那妖精巧語花言,虛情假意的。」清.洪昇《長生殿》第一八齣:「一味虛情假意,瞞瞞昧昧,只欺奴善。」
忸怩作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裝出含羞、難為情的樣子。如:「諧星在臺上忸怩作態的表演,令人看了忍不住大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