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8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慚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僥倖、難得。常用作自謙之詞。宋.蘇軾〈浣溪沙.慚愧今年二麥豐〉詞:「慚愧今年二麥豐,千畦細浪舞晴空。」元.張壽卿《紅梨花》第一折:「小生慚愧,有緣遇這個小娘子,許我明夜再會。」
執迷不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史.卷一四三.高巍列傳》:「倘執迷不悟,舍千乘之尊,捐一國之富,恃小勝,忘大義,以寡抗眾,為僥倖不可成之悖事,巍不知大王所稅駕也。」
融會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今先立定限,以為不必盡窮於事事物物之間,而直欲僥倖於「三反知十」之效,吾恐其莽鹵滅裂,而終不能有所發明也。 〔注解〕 (1) 舉一而三反:指列舉一例而能曉喻其餘各事。見「舉一反三」。 (2) 聞一而知十:形容人稟賦聰敏,領悟力、類推力強。見「聞一知十」
目不見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是錯失了良機,那是十分失算的事情呢!」齊國使者聽了越王這番見解後,說:「我覺得越國沒有亡國倒真是件僥倖的事,大王你看你多麼膚淺!我一向鄙視那種運用智慧就像使用眼睛一般的作法,因眼睛雖能看見細微的毛,卻看不見自己眼瞼上的睫毛。現在,大王就只看見晉國的失策,卻看不見越國本身的錯誤,我以為大王不如現在出兵去攻打楚國,先奪長沙一帶產米區和竟澤陵的產木材的地方,那麼就可以建立霸王的基礎了。否則等晉國佔領楚國,到時大王建立霸業的路途上,不就阻擾更大了嗎?」越王一聽,覺得這說客的話很有道理,便改變計劃,暫時放棄齊國,而移兵攻打楚國去...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犯罪者難能永久逍遙法外,終究必受法律制裁。如:「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切莫心存僥倖作姦犯科。」
不勞而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費任何勞力而僥倖得到成果。[例]天下哪有不勞而獲的事,凡事都要靠自己努力爭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平凡、庸俗。元.馬致遠《黃粱夢》第四折:「你不是凡胎濁骨,迷本性人間受苦。」清.洪昇《長生殿》第一一齣:「想我濁質凡姿,今夕得到月府,好僥倖也!」
倖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僥倖免除。[例]由於臨時更改行程,使得他在這次墜機事件中倖免於難。
漏網之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僥倖逃避法律制裁的人。明.張景《飛丸記》第一三齣:「著城門上盤詰火速,城外快張榜牘,分付鄉村市鎮著實捱捉,他道是漏網之魚,我視他兀上之肉。」亦比喻驚慌逃離危險的人。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二折:「他兩個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似漏網之魚。」也作「漏網游魚」、「漏網魚」。
安分守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袁文《瓮牖閑評.卷八》真宗欲幸孔子廟,謂于前一日先往廟中省視饌具,因詢其事務,以備明日顧問,其用意政相類也。大抵姦人作事皆然,自以為一己之能,萬一人主見喜,則超躐奮迅,何事不可為?彼安分守己、恬1>于進取者,方且以道義自居,其肯如此僥倖2>乎? 〔注解〕 (1) 恬:淡漠。 (2) 僥倖:意外成功或免於不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