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尼所穿的衣服,如袈裟之類。《廣韻.平聲.支韻》:「衹,衹衼,尼法衣。」
|
師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對僧尼、道士的敬稱。《平妖傳》第一三回:「老身有句私房話兒,叫兩位師父權且閃開!」《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柳翠被月明師父連喝三遍,再不敢開言,慌忙起身。」
|
半路出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半路」是指一直從事某種事情,中途突然改變初衷,所以叫半路;「出家」是指剃度為僧尼。「半路出家」則是指原本並無此意,中途才改變心意出家,比起原本即出家者,道行自然較淺。所以「半路出家」不僅有中途轉業改行的意思,也有比較不太專業的意思。例如《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中,就用了此語。《京本通俗小說》一般認為是南宋時代說話人的話本,而其中的〈錯斬崔寧〉可說是宋代話本中著名的公案小說。馮夢龍將其收入《醒世恆言》中,並更改題目,名為〈十五貫戲言成巧禍〉。故事是一椿冤案,警惕為官者不可率意審案,隨便用刑,導致錯殺無辜。南宋高宗時,有位官人劉貴,祖上原本家境不錯,傳到他手中,卻因為時運不濟,陷入窮困。後來他...
|
沿門託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僧尼挨家向人請求布施。後泛指挨戶乞食。《兒女英雄傳》第一二回:「你若借了這事,向親友各家,不問交誼,一概的沿門託缽,搖尾乞憐起來,就大不是我的意思了。」也作「沿門托缽」。
|
出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開俗世的家,到寺廟為僧尼。[例]他為了精研佛法,決定出家修行。
|
行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行、道業。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以僧尼行業多不精純為姦慝也。」
|
誦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徒或僧尼念佛經。《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看守著洞中,自早夜焚香誦經,我到人間走一遭去也。」
|
門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舊時江南大戶人家有慣常使喚的產婆、媒婆、和尚和尼姑等,稱為「門徒」。《通俗常言疏證.釋道》引《冊府元龜》:「唐開元二年,制百姓家多以僧尼道士為門徒,相與往還,妻子無所避,甚成敝俗。」
|
清規戒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僧尼或道士應遵循的法規。後泛指規範制度。如:「這些清規戒律已經不合時宜,早就該修正了。」《濟公傳》第一回:「稟方丈知道,偺們廟中濟顛不守清規,偷盜廟中物件,按清規戒律之例治罪。」
|
蓄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留髮。清.江藩《漢學師承記.卷四.武億》:「僧尼雖不解其說,然感其誠,皆蓄髮還俗。」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