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9.42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敷衍塞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八旗通志.卷二○七.人物志.大臣傳.白鍾山》:「地距黃河,水次窵遠。全賴溝渠深通,葦柴方可依限出筏,但營弁領銀,興挑敷衍塞責,應委幹員、駐工監督取結。」
縱虎歸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八旗通志.卷一九九.人物志.大臣傳.楊文乾》:「孔毓珣於緝捕盜賊甚為盡力,彼擒之,汝縱之,恐汝難當此論。縱虎歸山,豈為仁政?此等作為,非積陰功,乃大壞德行事也。」
銷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消毀、消滅。清.崑岡《大清會典事例.卷一一一七.八旗都統.田宅》:「有情願赴屯自種者,均給予印信執照,令其呈報該地方官驗看,回旗之日銷毀。」
瓊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歷史背景,但是並不注重歷史根據(比如說清朝皇帝的親生皇子娶漢族女子為正妻,但清朝皇族宗室的正妻必須為八旗女子),並且缺乏人物呈現、情節佈局等等的原創性,書中人物不論男女的極端情緒化,人物及情節與現實的嚴重脫節,也是被詬病的原因。她的作品受歡迎的理由,當在於故事性及娛樂性較高。瓊瑤自述的生平,見於其作品《我的故事》中。
披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清代文武官員披在大禮服上的肩掛。清.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類.披肩》:「披肩為文武大小品官衣大禮服時所用,加於頂,覆於肩,形如菱,上繡蟒,八旗命婦亦有之。」
席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鋪席於地。《南齊書.卷二二.豫章文獻王傳》:「朔望時節,席地香火、槃水、酒脯、(盂)飯、檳榔便足。」《清史稿.卷八四.禮志三》:「世祖奠鼎燕京,定制以歲季秋朔,陳礮位盧溝橋沙鍋村,席地為壇,西嚮,以八旗漢軍都統將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旌旗上的飄帶。《周禮.春官.巾車》:「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新唐書.卷二○三.南蠻傳上.南詔傳上》:「王出,建八旗,紫若青,白斿。」
圖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清代由八旗佐領所出、蓋有圖記的保證文書。猶漢族官員的印結。
官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由政府設立,教育官吏子弟的學校。如清朝設有八旗官學。
圖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銅質的方形印章。清代官府頒授給領隊大臣及八旗佐領等官使用。由禮部鑄印局按一定的規制鑄造,後來民間的書籍帳冊也使用圖記,但不拘形式,也不一定以銅為質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