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7.08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尾大不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空名於公侯之上耳!得非諸侯之盛強,末大不掉之咎歟?」 02.宋.蘇洵〈兵制〉:「周與漢唐,邦鎮之兵強;秦,郡縣之兵弱。兵強故末大不掉,兵弱故天子孤睽。」
力不從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獻其珍寶。及得見,皆流涕稽首,願得都護。天子以中國初定,北邊未服,皆還其侍子,厚賞賜之。是時賢自負兵強,欲并兼西域,攻擊益甚。諸國聞都護不出,而侍子皆還,大憂恐,乃與敦煌太守檄,願留侍子以示莎車,言侍子見留,都護尋出,冀且息其兵。裴遵以狀聞,天子許之。二十二年,賢知都護不至,遂遺鄯善王安書,令絕通漢道。安不納而殺其使。賢大怒,發兵攻鄯善。安迎戰,兵敗,亡入山中。賢殺略千餘人而去。其冬,賢復攻殺龜茲王,遂兼其國。鄯善、焉耆諸國侍子久留敦煌,愁思,皆亡歸。鄯善王上書,願復遣子入侍,更請都護。都護不出,誠迫於匈奴。天子報曰:「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於是鄯善、車師復附...
唇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的寶玉和良馬,聽不進宮之奇的勸阻,給晉國軍隊讓出了一條攻打虢國的必經之路。晉國憑藉自己的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很快就消滅了弱小的虢國。在班師回朝之際,又順便剿滅了毫無準備的虞國。為此,荀息專門去虞國找回寶玉和良馬,當面歸還給晉獻公。晉獻公望著失而復得的寶物,十分得意地說:“寶玉還是我原來的那一塊,沒有變樣;只是這馬又多長了一顆牙齒,比去年大一歲了。”虞國國君為了貪圖眼前的一點小利,置國家利益於不顧,結果招致亡國的巨大災難,這個深刻的歷史教訓,是值得後人深思的。晉侯再次向虞國借道去征伐虢國,宮之奇進諫說:“虢國,處在虞國的...
不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第一個提出國富兵強理論的人,在政治、經濟、軍事等許多領域都有卓著的建樹,也被奉為法家之祖。他輔佐齊桓公,使他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桓公尊為「仲父」。《管子》一書是他的思想代表作。在〈七臣七主〉篇中,評論七種國君和七種臣子行為的得失。說明君主治國的態度和方法,在在影響了臣子和人民的行為。其中提到一種擅作威福的暴君,喜怒無常,動輒嚴厲治罪而殺人,絕不寬赦,那麼臣子就會震驚而不知如何是好。君主若不及時覺悟,則國家的法度日漸衰敗,國家也就不再安定了。後來「不知所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也有人以為這句成語是從《論語.子路》中,孔...
人定勝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人強勝天注音︰ㄖㄣˊ ㄑ|ㄤˊ ㄕㄥˋ ㄊ|ㄢ漢語拼音︰rén qiáng shèng tiān釋義︰猶「人定勝天」。見「人定勝天」條。 01.《逸周書.卷三.文傳解》:「兵強勝人,人強勝天。能制其有者,則能制人之有;不能制其有者,則人制之。」(源) 02.《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國次》:「人強勝天,慎辟勿當;天反勝人,因與俱行。」 03.唐.白居易〈策林一.辨水旱之災明存救之術〉:「夫如是,則雖陰陽之數不可遷,而水旱之災不能害。故曰:人強勝天,蓋是謂矣。」 參考詞語︰人眾勝天注音︰ㄖㄣˊ ㄓㄨㄥˋ ㄕㄥˋ ㄊ|ㄢ漢語拼音︰rén zhòng shèng tiān釋義︰猶「人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超越、踰越。如:「陵駕」。《禮記.學記》:「不陵節而施之謂孫。」《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自以兵強國富,勢陵京城。」
高枕無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幫你尋找另外兩窟。」於是馮諼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如果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梁國一定能國富兵強。於是梁惠王派人邀請孟嘗君到梁國,連續請了三次,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當齊王得知梁國一直派人來請孟嘗君,連忙也派人請孟嘗君重回齊國當相國。馮諼要孟嘗君向齊王請求,把先王傳下的祭器,放在薛地,並且興建宗廟,以確保薛地的安全。當宗廟建好後,馮諼對孟嘗君說:「現在三窟已成,從此以後你就可以把枕頭墊得高高,無憂無慮地睡覺了!」典源又見《戰國策.魏策一》內容則是表述張儀企圖遊說魏國背棄合縱,改投連橫以事秦。他說魏國如能事秦,那麼楚國、韓國一定不敢輕舉妄動。沒有楚國、韓國的外患,那麼魏國國君就可以「高...
坐以待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主張國富兵強的理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許多領域都有卓著的建樹。《管子.參患》一篇強調了軍隊建設與修明政治、發展經濟應緊密結合。本文主要在說明:擁有廣大的軍隊,卻不得軍心,和自己一個人單獨作戰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兵器不完備鋒利,就和沒有任何武器是一樣的;鎧甲不堅固細密,就和不穿鎧甲的人是一樣的。同理可證,用較短的兵器,去迎擊從遠方射來的箭,就等於是「坐以待死」(坐著等死),因此要在戰爭中贏得勝利,就必須講求兵器的銳利、將士的素質,以及主帥領導的方法。後來「坐以待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面臨危難,不採取積極的應變措施,只坐等敗亡。
冰消瓦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魏.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據《文選.卷四四.檄》引)昔夫差承闔閭之遠跡,用申胥之訓兵,棲越會稽,可謂強矣。及其抗衡上國,與晉爭長,都城屠於勾踐,武卒散於黃池,終於覆滅,身罄越軍。及吳王濞1>驕恣屈強2>,猖猾3>始亂,自以兵強國富,勢陵4>京城。太尉5>帥師,甫下滎陽,則七國6>之軍瓦解冰泮7>,濞之罵言未絕於口,而丹徒之刃以陷其胸。何則?天威不可當,而悖逆之罪重也。 〔注解〕 (1) 吳王濞:劉濞(西元前213∼154),漢高祖劉邦兄子,封吳王。文帝時,其子與太子劉啟因下棋相爭,遭太子以棋盤擊殺,遂使劉濞不滿於朝。後劉啟即位為景帝,諸王驕肆,鼂錯上諫削藩,景帝採其議。劉濞遂合楚、趙、...
精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敏銳幹練。《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國富兵強,六軍精練。」《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今士卒精練,甲兵銳利。」也作「精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