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東山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報。他說:“這次苻堅發動了百萬人馬攻打晉國,如果全部人馬一集中,恐怕晉軍沒法抵擋。現在趁他們人馬還沒到齊的時候,你們趕快發起進攻,打敗他們的前鋒,挫傷他們的士氣,就可以擊潰秦軍了。”朱序走了以後,謝石再三考慮,認為壽陽的秦軍兵力很強,沒有把握打勝,還是堅守為好。謝安的兒子謝琰勸說謝石聽朱序的話,盡快出兵。謝石、謝玄經過一番商議,就派北府兵的名將劉牢之率領精兵五千人,先對洛澗的秦軍發起突然襲擊。這支北府兵果然名不虛傳,他們像插了翅的猛虎一樣,強渡洛澗,個個勇猛非凡。守在洛澗的秦軍,不是北府兵的對手,勉強抵擋一陣,敗了下來,...
折衝樽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折衝尊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晏子春秋.內篇.雜上》中有一則關於晏子在酒宴上運用智慧制敵取勝的事:晉平公想要攻打齊國,先派遣范昭到齊國去觀察其政局。齊景公設宴款待范昭,席間范昭要求用齊景公使用過的酒具斟酒。飲酒過後,晏子請人更換酒具。接著,范昭假裝酒醉,要求樂官為他演奏成周的樂曲,但被樂官拒絕。晏子撤換酒具的舉動,在暗示范昭的無禮行為,而樂官的拒絕,則是因為只有君主才能演奏成周的樂曲,但范昭只是一位臣子,根本就不可以使用天子的樂曲。范昭想要試探齊國君臣的反應,以及冒犯他們的禮儀,但都被晏子和樂官給識破了,所以范昭回國向晉平公說明過程,並告訴他不可以攻打齊國。後來孔子聽到了這件事...
隔岸觀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隔岸觀火」是指在河的對岸看另岸的火災。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觀,漠不關心。有人認為這句成語是出自於五代乾康的〈投謁齊己〉詩,詩裡有「隔岸紅塵忙似火,當軒青嶂冷如冰」二句,意思是說:乾康來到齊己的住所,看到對岸的紅塵世界忙碌熱鬧如火,但是窗子裡的修道者齊己卻像一座山,冷冷冰冰。這裡的「隔岸紅塵忙似火」,語義和「隔岸觀火」事實上有點差距。清末梁啟超有一篇〈呵旁觀者文〉,裡面說:「旁觀者,如立東岸,觀西岸之火災,而望紅光以為樂。」這裡的意思正是「隔岸觀火」的意思。所以梁氏接著說這種隔岸觀火的人就好像站在這邊船上,眼看另一艘船沉溺,卻把它當成是隻水鳥沉浴水中一般。不但不去救,反而以為樂了。後來「隔岸觀...
高枕無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寡有者。」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云『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巿義也。」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後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
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意在否定鄭玄之說。再者,皮錫瑞作《詩經通論》,王先謙作《詩三家集疏》又進一步否定毛詩之說,要回復到齊、魯、韓三家詩義。 評價與影響 《詩經》為中國第一部純文學的專著,它開啟了中國詩敘事、抒情的內涵,稱「純文學之祖」。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確定了中國詩的修辭原則及押韻原則,稱「總集之祖」、「詩歌(韻文)之祖」。也是北方文學的代表,他所代表的區域是黃河流域,稱「北方文學之代表」。孔子對《詩經》有很高的評價。對於《詩經》的思想內容,他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對於它的特點,則“溫柔敦厚,詩教也”(即以為詩經使人...
折衝尊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晏子春秋.內篇.雜上》中有一則關於晏子在酒宴上運用智慧制敵取勝的事:晉平公想要攻打齊國,先派遣范昭到齊國去觀察其政局。齊景公設宴款待范昭,席間范昭要求用齊景公使用過的酒具斟酒。飲酒過後,晏子請人更換酒具。接著,范昭假裝酒醉,要求樂官為他演奏成周的樂曲,但被樂官拒絕。晏子撤換酒具的舉動,在暗示范昭的無禮行為,而樂官的拒絕,則是因為只有君主才能演奏成周的樂曲,但范昭只是一位臣子,根本就不可以使用天子的樂曲。范昭想要試探齊國君臣的反應,以及冒犯他們的禮儀,但都被晏子和樂官給識破了,所以范昭回國向晉平公說明過程,並告訴他不可以攻打齊國。後來孔子聽到了這件事,就說:「晏子在宴席之間,運用了智慧就制退敵...
大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大約、約略。《老殘遊記》第一九回:「老殘先到齊河縣,大概把情形告知子謹。」《紅樓夢》第一四回:「大概點了一點數目單冊,問了來昇媳婦幾句話,便坐車回家。」
繞樑三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出自:戰國鄭列禦寇列子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儷,三日不絕。」 譯文:從前有個名叫韓娥的歌著向東要到齊國去,中途,糧食吃完了。經過雍門時,便以賣唱換取食物。她離去後,歌聲仍繞著屋樑間迴盪三天而不散去。 2.語譯  歌聲迴盪在屋樑間不散去。形容樂音之美,令人回味不盡。 3.故事內容 傳說戰國時期,一位叫韓娥的女子來
一齊眾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齊國人教他,旁邊卻有許多楚國人用楚語喧擾他,雖然每天鞭策他學齊語,也是不能成功的。如果把他帶到齊國首都最繁華的地區住上幾年,雖然每天鞭策他學楚語,也是無法學好。」孟子以這個比方說明環境對學習的重要性。後來「一傅眾咻」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學習受到干擾,難有成效。後亦用來比喻寡不勝眾,如《續孽海花》第三九回:「王爺雖則有一定的主見,不過朝夕接近的都是那一班人,挑撥離間,無奇不有,一傅眾咻,孤立者終究吃虧。」
荀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荀子曾說:「是則子思、孟軻之罪也。」約二十歲時曾遊燕國(約西元前三一四年)。五十歲那年遊學齊國。他在到齊國以前做過什麼事,古籍未曾記載,無法考證。楚考烈王八年,楚相春申君以荀子為蘭陵(戰國楚邑,在今山東省嶧縣境)令,荀子因而遷居蘭陵。考烈王在位二十五年卒,春申君為李園所殺,荀子亦被廢棄。晚年著書講學,其弟子如李斯、韓非、毛亨、浮丘伯等,皆為名儒。約於西元前二三○年,荀子在蘭陵去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