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5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反社會型人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是起於隱藏的衝動。8. 缺乏是非善惡的判斷力,不能從失敗經驗中取得教訓。9. 極端自我中心,不惜剝奪他人權利以滿足私慾,不顧他人感受,更不對他人有所回報。10. 情緒冷漠而變化少,不像常人般受外因感動而有喜怒哀樂的表情。11. 缺乏領悟能力,不能見賢思齊。12. 不關心他人,卻強烈需求他人的專注與支持。13. 常在幻想狀態下對他人表現惡作劇行為。14. 沒有顯著的自殺傾向。15. 在兩性關係中,以自我滿足為出發考量,也從不付出真心或愛意。16. 生活無目標、計畫,也無方向,一切活動都表現出一些自毀性行為。 病程個案年...
緊張驅力狀態。因此降低驅力並非唯一目標,有可能尋求將驅力維持在某個最佳水準的傾向。1950年代的感覺剝奪(sensory deprivation)實驗研究,發現人類對環境刺激皆有其獨特「激起之適度水準」(optimal level of arousal,OLA),且個體對刺激所做的反應強度,因人而異,多數會避免過多的環境刺激和內在壓力,或尋求較少的刺激經驗,以減少不愉快反應,並藉此獲得適宜的刺激。簡言之,個體唯有在適度刺激的情境才能感到愉快、自在。 參考文獻王震武、林文瑛、林烘煜、張郁雯、陳學志(2001)。心理學。台北...
草根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改革模式中有種「草根模式」(Bottom-up Model)的課程改革模式,因為由上而下的課程改革模式無法滿足個殊學校、教師與學生的需求,更剝奪了師生參與課程決定的責任與空間,政府的課程改革常常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局面,使課程改革無法真正的落實。草根模式的課程改革認為課程改革該是由課程發展者與課程使用者在課程實施中,互相適應與調適,有兩者相當的協商與彈性在課程改革與課程發展過程中。教師不是採用課程,而是要調適課程。師生要能增能賦權,有參與、擁有課程決定的能力,是由下而上的課程改革方式,稱為草根模式的課程改革。
性別平等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性之間的不平等是各國普遍面對的問題,然而,臺灣一方面因受到傳統父權意識形態的影響,另一方面則因民主化的發展較慢,這類的議題一直以來並未受到重視,因此,到現在仍普遍存在男尊女卑的差別待遇與歧視現象,使得許多女性的基本權益受到剝奪。有鑑於此,教育部於民國八十六年成立「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從事各項與兩性平等議題相關工作之策訂、推動、督導及處理,以建立不具性別歧視之學校教育及社會文化環境,達成兩性平等的最終目標。而臺灣也於民國九十三年頒布「性別平等教育法」,總則的第一條即說明了此法訂定的目的:「為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
褫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剝奪。如:「褫奪公權終身。」
行為功能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激所產生的行為,與B行為發生後所得到的C後桌間的連結薄弱;換言之,他從高處跳下(B),老師嚴厲斥責並剝奪休息時間(C),他感受步道因為(B)才有(C)的因果關係,下次一樣的情境,仍然會一而再地重複該危險行為。以下行為為例,我們要改變小乖不吃營養午餐,需要處理A與C,以及對小乖做教育訓練;A的部分,先改變小乖的生態因素-與其家長溝通家中的上床睡覺時間,要有人督促小乖子早睡早起,並盡早提供早餐食用;C的部分,當小乖又有不吃午餐的行為發生時,老師可以採起削弱忽視的策略,以毀滅小乖利用不食午餐的行為,來達成吸引老師對他灌注的目地...
拘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行政法上行政罰的一種制裁。即剝奪違反行政法規之受罰行為人身體自由的短期自由罰,期限原則上為一日以上、三日以下,但遇有依法加重時,合計最長得拘留五日。又依社會秩序維護法規定,拘留應在拘留所內執行。[例]他因涉嫌妨害風化,而被處拘留三天。
人權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權是人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不論其種族、性別、社會階級皆應享有的權利,不但任何社會或政府不得任意剝奪、侵犯,甚至應積極提供個人表達和發展的機會,才能尊重個人尊嚴、包容差異,達到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標。因此,人權教育實際上是關乎人類尊嚴的教育,也就是在幫助我們瞭解「人之所以為人」所應享有的基本生活條件,包括生理、心理及精神方面的發展,也讓我們檢視社會上有哪些問題是違反人類尊嚴,以及涉及公平、平等的問題,如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等議題,從而採取行動,解決問題,去除阻礙人權發展的因素,建構一個美好的社會。進一步來說,藉由人權教育的...
交易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management-by-exception):指對於成員的不當行為施予負增強的歷程,如處罰或剝奪獎勵。依其性質可分為主動性(active)與被動性(passive)兩種。主動性是指不當行為尚未發生前,就已預見與注意到可能發生的缺失,而隨時伺機加以懲戒,以預防不當行為發生;被動性則是指成員在完成任務後,對於其不當行為或未達成目標之事實,施以處罰。 領導成員互動理論(leader-member exchange model,LMX)領導成員互動理論(leader-member exchange model,LMX)是...
行為改變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派認為在必要情境下才能實行懲罰,只能偶爾使用且需審慎,在懲罰前,需明確告知學生過錯在哪裡,儘量使用剝奪其權利(下課時間、遊戲時間等)的懲罰,少用體罰(郭明德,2001)。 (三)優、缺點 對教師而言,行為改變模式的優點是,不管運用在何種年紀的學生身上,都易於施行而且效果顯著,對學生而言,行為的標準一致、持續及明確,學生清楚知道標準為何,容易遵循;但缺點是,當酬賞終止時,預期行為也可能終止,此模式的主要控制者在老師,因此,無法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陳木金,1999)。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行為改變模式英文關鍵字:Beh...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